章节目录 第2540章

作品:《大明镇海王

    而且教育方面,不花钱的新式学校还可以给你的孩子包一顿午餐,除非你想要去考科举,读私塾和书院,那就需要很多钱。

    这也就意味着,纵然是同样差不多四十万的年净收入了,这个时期的大明人要远比后世的人过的更舒服,是真正的小康生活。

    并且后世,大家都不愿意生孩子,因为压力大,人均生育率已经降到了全球最低,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两个的都不算太多。

    但这个事情的大明人就不一样了,一直以来都秉持着人多力量大的原则,家家户户都有几个小孩,少的三四个,多的七八个,有十几个的也不要觉得稀奇,都是正常现象。

    反正粮食便宜,压力小,使劲生,以前还担心人丁税什么的,现在人丁税也免了,生的越多,对自己越有利,随随便便移民出去,都能够当个小地主。

    这就是现在如今的大明,纵然是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只要辛勤的劳作,依然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过上小康的幸福生活。

    这就是刘晋为什么感叹这是一个好时代的缘故了。

    这样的生活才配得上这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有尊严、自信、富足。

    再想想后世欧美人,他们明明没有我们勤劳,又没有我们刻苦,可是他们却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一天工作八个小时都嫌多,很多地方都是六小时工作制,到了下午的时候,早早的就下班回家陪孩子去了。

    这一周工作五天还不满足,竟然嚷嚷着要实行四天工作制,一年大大小小的假期算下来,一半的时间都在度假之中度过。

    即便是这样,他们的收入依然要远远高于我们,社会保障和福利又极度完善,完全碾压了我们。

    刘晋以前的时候一直想不通。

    凭什么他们可以过上好生活,还如此的懒惰,我们辛辛苦苦却是获得很累。

    现在,刘晋终于想清楚了,也弄清楚了。

    说到底还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在大航海时代占据了全球最多的资源和财富,接下来的工业革命、科技发展之中又确立了自己食物链顶端的位置。

    所以他们轻轻松松就能够获得庞大的利益,超乎想象的财富,轻轻松松就碾压你,过上富足的生活。

    这种差距绝对不是勤劳就能够轻松超越的,它需要时间,也需要机遇,但终究来说,勤劳智慧的民族,它最终一定还是会站立在世界强族之林,站立到世界之巅的。

    正如同现在的大明,本身就已经是最强大的国家,多年的扩张和发展,再加上自身的诸多优势,也就造就了现在大明的鼎盛,也同样让大明的普通人都过上富足的小康生活。

    坐在四轮马车上面,刘晋的思绪飘的很远、想了很多的东西。

    这还仅仅只是留在本土的大明人所过的生活,至于迁移到海外的大明人,他们的生活比起本土的大明人还要更好。

    海外、关外广袤的土地,海量的资源,再加上大明的强势,他们的日子并不会比在本土的差。

    “奇怪了,人少了很多~”

    刘晋思绪翻飞,一旁的王守仁却是发出了惊奇的声音,一下子将刘晋给拉回来。

    第1531章 招工难

    “人少了很多?”

    听到王守仁的话,刘晋很少疑惑,再看看道路上面返城的人群,人流量不小啊,随便看过去都是人,怎么还说人少了很多?

    “人不少啊。”

    刘晋很是疑惑。

    “不,少了很多!”

    王守仁坚定的说道:“南京是整个江南目前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工厂、作坊最多的城市,虽然不能和京津相比,但绝对是大明第三大的城市,人口数量超过五百万。”

    “所以每年年假前后,返乡、回城的务工人数非常多,两三百万人。”

    “今天正是最后的返城之日,在以往的时候,这道路上面的人流非常大,有时候四轮马车都很难通行。”

    “可是现在看看这道路上面的人流,虽然不少,但和以往比起来就差了很多。”

    王守仁皱着眉头。

    作为南直隶布政使,他对这方面的事情是非常关注的。

    这年前年后返乡、返城的务工炒的安全可是一件大事,大冬天的赶路,沿途的驿站、官府都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所以他都会亲自去过问和安排,每次都还会亲自走一段路来看看各地驿站、官府做的工作如何。

    “应该不至于吧,或许很多人提前回来了呢,还有就是现在城市发展很快,很多人在城里买房然后就在城里定居下来。”

    刘晋想了想猜测道。

    “是有这些可能,但我感觉还是很不正常,这人流量比起以前来少了很多。”

    王守仁点点头,可是皱着的眉头依然没有松开。

    一个城市的人口如果大幅度减少的话,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这意味着这个城市会很快就进入衰败,没有人就没有一切,有人才有一切,这最简单的道理。

    “是嘛~”

    刘晋看着道路上的行人,也是微微沉吟起来,自己是没看错什么问题来。

    但老王是什么人啊。

    他可是这个时代最牛叉的人,他既然这样说了,那肯定是不会错了。

    “难道是因为我们对江南本地的资本打击太狠了一些,很多人都担心来南京找不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