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53章

作品:《大明镇海王

    “这个暹罗国,更是不自量力的联络南洋诸国,妄图一起联合起来针对我大明,此乃自取灭亡,罪有应得。”

    “我大明忍无可忍,为保我大明之利益,为弘扬儒家之道,故此才不得不兴师讨伐~”

    周知时缓缓的讲解起来,口才很好,众人也是听的如痴如醉,明白了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

    总之,虽然我大明做的事情很强盗,不够仁义,但那也是因为这些南洋诸国先不义于我大明,是他们先不识好歹,恶意针对我大明的。

    本来我大明是好心好意,让你们签署了这藩属国协议,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们学习我大明的一切,识教化,懂礼数,遵儒教,这样才可以脱离蛮夷、愚昧。

    可是偏偏你们不识好歹就算了,还故意针对我大明,我大明岂能轻易饶你?

    “……当今天子乃千古圣君,功盖三皇,德高五帝,文可与唐宗宋祖相比,武盖秦皇汉武,实乃我大明之福,我等黎民之福啊!”

    “获得如此巨额的赔款,陛下没有为自己的享受划出一份银子,而是准备在我大明各地修桥铺路,修水库,筑堤坝,为我大明万世之繁荣昌盛垫基。”

    讲到最后,周知时都忍不住对着北面弘治皇帝皇宫所在的地方磕头,赞叹大明天子之圣明,有这样的天子,乃是大明之福,是大明万万百姓之福。

    京津地区的老百姓们正在欢呼雀跃,为南洋大胜欢呼雀跃,为接下来大明各地大规模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而欢呼。

    另外一边,天津十里洋行这里。

    宽阔的十里洋行街道上面,一栋栋大楼伫立,金碧辉煌,此时此刻,一家家商行都开始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庆祝大明在南洋的大捷。

    明军在南洋大捷,狠狠的修理了暹罗一顿,也是让这些商行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这还不是关键,更重要的是随着大明在南洋这边接连的军事行动,灭安南,征占城,脚踢麻六甲,拳打暹罗。

    整个南洋诸国都被大明强大的武力所折服,一个个都变的老老实实的起来,他们这些商行在南洋地区做生意一下子就挺直了腰杆,底气十足。

    以前还敢征收他们的重税,现在却是连屁都不敢对大明人放一个,生怕遭来明军的打击和报复,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艘船如果没有这些南洋小国征税的话,随随便便也是可以多赚十几万两银子,银子和切实的利益这才是他们大肆庆祝的原因、

    第720章 躁动起来

    天津望海楼的顶楼之中,此时此刻正在巨型一个极其重要的商会,参会的都是大明各大商行的东家或者是有名的权贵。

    像寿宁候和建昌伯两兄弟,四海商行的老板李纯扬、徽商商行的祝本端和冯相、还有来自江南的胡献、张元等等。

    很多人不方便自己亲自过来,同样也是派遣了自己的儿子或者心腹前来参加这一次的商会,因为这是一次规格极高的商会。

    能够前来参会的那都是在整个大明都具有极其庞大影响力的权贵、商人、大家族之类的,也几乎是囊括了大明伤到朝堂,下至地方的力量。

    而且这一次和以往有些不同,以往举办如此顶级的商会,一般都是北方的商行东家,而且一般参会的也都是北方的商行等等之类的。

    但是这一次,举办这个高规格商会的人却是来自南方的徽商商行的祝本端和冯相,以及江南大家族的胡献和张元。

    是他们主动向众人发出了邀请,剧本了这个顶级的商会,邀请了众人前来参会,共商大事。

    众人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互相低声的交谈。

    “哥,你说这些南方人好端端的突然把大家都叫过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张鹤龄大口、大口的吃着美食,很是没有风度,仿佛是底层的穷人一般,从来没有吃过这望海楼的美食似得,一边吃也是一边对着身边的张延龄问道。

    “你注意点形象~”

    张延龄看了看自己弟弟,也是无奈了。

    注意点形象行不行,咱家现在好歹也是大明顶级的家族了,银子有的是,什么吃的没有,何必这一副饿死鬼投胎的模样。

    “我就是觉得这不吃白不吃,浪费了多可惜。”

    张鹤龄无奈的慢慢停止下来,撇撇嘴说道。

    “我估计着这些南方人应该是有什么想法,听说了嘛,太平侯杜明恩的船队回来了,前几日抵达了淞沪这边,所以他们这些南方人是最先得知消息的。”

    “听人说杜明恩的船队这一次往西洋航行,航行万里,前前后后到过上百个国家,最远抵达了非洲的东海岸,去过中东、波斯、天竺、锡兰。”

    “当然,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杜明恩西洋一行,上百艘大船满载而归,带回来无数的金银珠宝,翡翠玉石,象牙玛瑙,珍贵的药材,据说如果估价的话,可能价值超过三千万白银。”

    “天津远洋贸易行这一次又赚大了!”

    张延龄说到这里的时候都忍不住眼红了,真的眼睛泛红,这天津远洋贸易行实在是太会赚钱了,无论做什么,天津远洋贸易行都很赚钱,大家也都不过是跟在他们的屁股后面赚钱罢了。

    “又是三千万两白银~”

    张鹤龄一听,顿时就忍不住愣住了,接着眼睛泛红的说道:“哥,我们也组船去西洋吧,一年跑一趟,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