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04章

作品:《大明镇海王

    安南在北面的十万大山这里建立了诸多的关隘,防备着明朝的进攻,借助十万大山的有利地势,一向也是有恃无恐。

    经常挑衅明朝,主要是觉得明朝这边也不能将它怎么样,十万大山的存在,明朝这边几万大军根本就过不来。

    至于说一下子发兵几十万,好像除了永乐帝之外,历代帝王都没有这样的魄力,因为安南这个地方,根本就不值得发兵几十万来攻打。

    打下来了又没有什么用,税银收不到几个,打不下来的话,损兵折将不说,还要丢了大明的威严。

    这就是安南有恃无恐,屡屡挑衅大明的重要原因。

    一旦从海上绕过安南重兵防守的十万大山,直接进攻地势平原的核心红河三角洲地区就等于是一刀捅进了安南的心脏里面。

    根本不需要什么几十万大军,有几万大军就足够了。

    当然,这一次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扫平安南,还有要顺带着吞并了占城,扫荡南洋那些小国,吞并更多的土地和岛屿,再加上要将新军拉出去连连,所以也是发兵十万。

    这十万都是实数,不是以前那种,明明只有十万人,却是硬要号称百万大军,十万就是十万,九万新军和一万海军。

    “终于到淞沪了!”

    刘晋微微摇头,没有办法当臣子的就是如此,皇帝一句话,下面的人跑断腿。

    不过能够出来走一走,看一看,这也是一件好事。

    看了看前面的淞沪,刘晋顿时就笑了起来。20

    这还是自己第一次来大明南方,第一次来淞沪。

    后世的淞沪,刘晋是去过好多次,黄浦江两岸,高楼林立、寸土寸金,上海都已经全球性的顶级大都市了。

    再看看眼前的淞沪,似乎好像更像是民国时期的上海,黄浦江的两岸虽然已经有了大量的工厂、作坊、高楼,但依然能够看到一片片广袤的农田。

    它才刚刚开始起步而已。

    船只缓缓的停靠在黄浦江边的码头上面,此时的黄浦江两岸已经初见繁华,一栋栋高楼伫立在江边,一条条宽敞的水泥马路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在规划好的一片片区域内,一座座庞大的工厂、作坊正在忙碌不停,淞沪钢铁厂的一根根高炉直插云霄,滚滚的黑烟从中冒出。

    水泥马路上,车水马龙,四轮马车来来往往,虽然不及天津的繁华,但也是相当的忙碌。

    “才不到一年的时间,淞沪就已经发展到这规模了,果然不愧是后世的魔都,这地理位置实在是太优越了,这海运一带发展起来,它就会迅猛的发展起来,超过天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看着眼前的淞沪,刘晋也是忍不住感叹起来。

    它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

    地处长江的出海口,又有黄浦江,地势开阔、平坦,背靠着大明最繁华的江南地区,依托长江又可以辐射到湖广、江西、南直隶。

    同时又地处大明南北的中间区域,北上可以到山东、北直隶、辽东,南下又可以去福建、琉球、广东、广西。

    如果是对外,北面的朝鲜、倭国、往南还可以去南洋、西洋和澳洲,未来和黄金洲这边往来密切之后,又可以前往黄金洲。

    这样的地理位置,在整个大明也就独一无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地方来了。

    这伴随着海禁解开,远洋贸易和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发展,这淞沪纵然不是南方的开放口岸,它也迟早会迅猛的发展起来。

    用点比较玄的话来说那就是这里汇聚了天下气运。

    从去年开始,刘晋就在淞沪这里布局,先是将淞沪这边的土地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接着也是开始大规模的将一些产业转移到淞沪这里。

    天津造船厂在这里开设了淞沪造船厂,主要承接南方这边订单,密云铁厂也是在淞沪这里开设了淞沪铁厂,铁矿主要来自马鞍山铁矿和湖北大冶铁矿。

    另外还在淞沪这边开班了淞沪玻璃厂、淞沪机械厂、淞沪水泥厂等等,一系列的工厂和产业都在淞沪这边开设了新的分厂。

    大明的南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里一旦发力的话,它的速度会迅速的超过北方的京津地区,刘晋怎么可能会放过这里。

    经过差不多将近一年时间的建设,这些工厂也是陆陆续续的开始投入使用和产出,顿时就如同给淞沪装上了强劲的动力一般。

    大量的人口和资本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入到淞沪这边来。

    不仅仅有大量北方的资本家来淞沪这里投资建厂、建作坊,江南地区的这些大地主、大商人、大家族等等也是纷纷聚集到淞沪来,建商行、建工厂等等。

    因为他们本身就比北方人要落后一步,所以在这方面更是积极,生怕错了新一轮的财富盛宴。

    在很短的时间内,淞沪这里建起来的大大小小的工厂就要上千家,几十万的人口从南方各地汇聚到淞沪这里,并且还在源源不断、迅猛的增长,让原先落后的松湖县也是立即变成了一个堪比南京的超级大都市。

    并且因为淞沪这边本身就没有什么限制,比起天津来限制都更少,这里又不用担心什么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之类的。

    所以从一开始淞沪的规划上面,它就完全参照天津来做的,没有城墙,只有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将整个淞沪划分成一个个区域,沿着黄浦江两岸,一座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座城市的大都市在迅猛的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