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46章

作品:《大明镇海王

    所以可以估计,明年造船厂的营收可以超过千万两白银,而且明年造船厂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因为现在的订单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造船厂现在的产能都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了。

    天津港口全年的营收额也有一百多万两白银,和前面比起来,根本就是小意思了,但是天津港口的增长非常迅猛,因为船只越来越多,不单单是渔船、海船,南方这边过来货船等等也都会选择在天津港口停泊。

    天津港口这边就是靠着收停泊费和服务费就大赚特赚。

    天津水泥厂的营收也有二百多万两,但是利润率比较低,因为水泥的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水泥厂现在已经有几百家,虽然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难免会形成一个竞争,所以利润率比较,算下来一年的利润仅仅只有八十万两白银。

    看到这里,朱厚照就显得有些无聊,完全没有玻璃厂的生意刺激,但他也知道,这些生意和买卖才是正常的买卖,任何太过暴利的东西必然会引来更多的人进入,然后让这个行业的利润趋于普通。

    其实算下来,这些买卖的利润都还是相当不错的,而且增长极为迅猛,发展快速,都是下金蛋的母鸡,未来有着很大的潜力。

    “哈哈,天津地产不错,不错~”

    很快,当朱厚照看到天津地产的账本时,又忍不住笑着眯起了眼睛。

    天津地产主要做的就是房地产,当初一个月亮湾小区硬生生的卖到了七十万多万两白银,接下来,天津地产也是接连推出了好几个楼盘,全年的营业额超过了四百万两白银,而且其中的利润非常惊人,竟然超过三百万两。

    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大量的运用水泥建房,非常的快速,高效,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当初刘晋和朱厚照在天津这边拿地非常的便宜。

    去天津的时候带着几百万两银子,刘晋可是大笔、大笔的买地,大部分的银子几乎都是砸进了买地当中。

    当时天津这边的人都以为刘晋是傻子,靠海边的地有什么用?

    不能用来种庄家的地都是荒地,都是没用地,所以当时刘晋以极其便宜的价格几乎横扫天津沿海地区的土地。

    现在这些地随着天津港口、造船厂和水泥厂等等的迅猛发展,也是开始急速的增值,刘晋搞个地产,随便建点房子什么的,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且现在已经有一些有眼光的人想要找刘晋买地,但刘晋岂会将自己手中的土地轻易的卖出去,留着慢慢的搞房地产不香吗?

    “殿下,现在知道为什么要在京城这边大规模的买地了吧?”

    刘晋笑了笑说道。

    “知道,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在京城这边也搞几个月亮湾小区?”

    “到时候,一栋房子不卖几千两银子,我就不姓朱~”

    朱厚照眯着小眼睛,犹如小鸡吃米一般频频点头,一想到如果在京城这边也搞房地产的话,顿时整个人都来精神了。

    “咳咳~”

    刘晋一听,笑的都忍不住咳嗦起来,果然财帛动人心啊,你好歹也是大明的太子殿下,能不能注意下自己的吃相。

    “嘻嘻~账本我看完了,就这样吧,老刘,我手里面还有几百万两银子,你看还有什么发财的项目没有?”

    “这银子留在仓库里面根本就没有什么用,还是拿去投资,银子生银子比较好。”

    朱厚照笑了笑,将账本一放,眼珠子一转,笑了笑问道。

    “过完年再说吧,我还要准备春闱呢~”

    刘晋想了想说道。

    “对哦,过完年马上就春闱了,不过对于老刘你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

    朱厚照一听,想了想也是点点头说道。

    “依我看啊,老刘你就不要去考什么科举了,你的本事应该是赚钱,赶紧替我赚钱就行了,等我当皇帝的时候,直接给你个内阁首辅当当。”

    “……”

    刘晋顿时无语,也不知道弘治皇帝听到了会不会现在就被气死。

    第325章 被发现了

    送走了朱厚照,刘晋也是默默的盘算起来。

    “朱厚照手里面还有几百万两银子,看来还是要想个办法将他手中的银子花出去才行,这银子放在地窖里面就是一个硬邦邦的疙瘩,只有放到市场上面流通才能够产生价值。”

    “搞纺织肯定要带上他,珍妮纺纱机一出,必然会让无数的普通老百姓失去一个收入来源,到时候朝廷上肯定会有人攻讦的。”

    “嗯,还得要带上弘治皇帝,再加上老张他们,让他们来一起分担点压力。”

    “至少搞搞纺织的话,还很难花掉那么多银子,是不是可以来修路,学一学后世,收路费?”

    想到这里,刘晋也是拿出了大明的堪舆图,仔细的看起来,准备找一条最有价值的路线先试试水。

    搞基建这个东西,历来都是非常耗费资金的,尽管回报比较缓慢,但却是能够大大的拉动内需。

    “就先修一条南北方向的水泥路再说,从天津修到山东,再从山东修到安徽。”

    很快,刘晋就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线,沿着京杭大运河画的线。

    “这水泥厂都在不断的扩张,不找点销路怎么行。”

    画完这条线,刘晋也是笑了笑,一举多得啊。

    水泥虽然已经在大明这边大规模的使用了,但是因为朝廷没钱,所以直到现在,整个大明的水泥马路也仅仅只有京津线这一条,在其它的地方上面,至今还是破烂的官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