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241章

作品:《大明镇海王

    “拖网捕鱼就是将大网撒进海里面,然后利用船只前进拖行的一种捕鱼方式,简单的来说,就是用船将渔网在大海之中进行拖行捕鱼。”

    “这拖网捕鱼才是海洋之中捕鱼的最佳方式,鱼只要进了这网口,它就再也出不来。”

    刘晋用手不断的比划着,将拖网捕鱼的原理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你们这渔船造价多少?会不会对外出售?”

    张懋一副焕然大悟的样子,接着想了想问道,说实话他心动了,这一出海一天可以捕捞回超过十万斤的海鱼,这海鱼随便卖个两三文一斤,这出海一趟也就是三十多万文,折算成银子的话差不多有两千两。

    抛开各种各样的成本来算,这出海一趟,一天下来对半赚一千两银子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一年算下来,这一艘渔船就可以赚超过三十万两银子,有几艘这样的渔船,一年也是可以赚上百万两银子。

    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又是一个年赚百万银子的项目,他张懋自然也是心动无比,所以这才会问其价钱来。

    “这渔船的造价相当不菲,它用到的木头都不是普通的木头,需要用到上年份的大树树木,这一艘船单单是用料方面,它就需要超过两千两银子,再加上造船厂这里的人工等等,这一艘如果对外出售的话,至少也是需要两万两一艘。”

    刘晋看了看张懋,眼珠子一转,报出了两万两一艘的天价。

    刘晋当然没有说实话,这造船确实是需要用到好的木材,最好的自然是柚木,但北方地区根本就没有柚木,也只能够就地取材,用的基本上是杉木、松木、柏木、榆木、樟木、楠木等等常见的树木。

    尽管这些木材也是精挑细选,用的都是上年份的,但是银子在这个时代的购买力是杠杠的,造一艘渔船所需要的木头花费不会超过两百两银子。

    刘晋之所以喊高来,显然也是为了造船厂的持续发展,这造船厂最大的开支可不是买木头,而是培养这些造船工人和师傅,他们的待遇非常好,不仅仅工钱高,还有诸多福利待遇,还有房子等等分配。

    这些都是需要钱的,造船厂也不是慈善机构,更没有谁来为它兜底,自然也是需要盈利的,这船也是要卖出去的。

    既然要卖出去,那自然是要卖个高价,如此一来才能够走一走后世高科技企业的道路,这有技术含量、有科技含量的东西都价格不凡。

    因为需要卖出高价钱才能够养活这些技术工人和师傅,收回前期高额的研发投入,还要为后期的持续升级改造等等积累资金。

    这一艘渔船,没有卖到两万两一艘的话,造船厂这边就赚不到多少钱,自然也就没有办法持续发展下去。

    价格虽然高,但是刘晋相信这渔船肯定不愁卖,现在整个天津都充斥着海鱼的腥味,早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一切,并且向造船厂这边询问这渔船的售价了。

    眼前的张懋既然会问,肯定也是心动了,刘晋也是正等着像张懋这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上钩。

    还是那句话,只有更多的人从海洋之中获利才能够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来推动大明开放海禁。

    说到底其实还是利益的问题,自古以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万变不离其宗。

    第198章 惭愧、惭愧

    “两万两一艘?”

    张懋一听,顿时眼睛瞪得跟牛眼一样,接着连连摇头说道。

    “这也太贵了吧,据我所知,一艘福船的价格也不过才几千两银子而已,你这一艘渔船竟然要两万两,实在是太贵了。”

    刘晋一听笑了笑说道:“这是专业的海洋捕鱼船,它所有的设计可都是为了海洋捕鱼,一天就可以捕捞到十万斤的海鱼回来,卖两万两一艘应该不贵吧?”

    “而且这造船厂里面的造船工人和造船师傅,他们的每个月的工钱至少都是五两银子起步,另外只要能够达到师傅级别,我还要给他们分房子,这些可都是要算进去的。”

    “造船是技术活,可不是什么船都能够到海上去行走的。”

    “每个月五两银子的工钱,还要分房子……”

    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一听,顿时就无语了,这个工钱也太高了吧,这待遇也太好了吧,在固有的观念当中,这士农工商,搞技术的木匠、铁匠等等,地位比农民还低,现在工钱五两银子起步,竟然分房子,这待遇简直闻所未闻。

    “这几种船是多桅帆船,它的特点就是拥有多个桅杆,可以同时有多个帆布,这桅杆越多,帆布越多,它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就越好,并且它的速度非常快。”

    “多桅帆船的船楼非常低,它的吃水很深,在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它就更加安全,是非常适合用来进行远洋航行的船只。”

    刘晋看了看三人的表情,微微一笑,借着又指了指几艘奇怪的船说道,这几艘船是刘晋仿照欧洲盖伦船设计的。

    盖伦船算是大航海时代最为著名的一种船只,也是这个时代最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

    不过造船厂内的这几艘盖伦船都很小,仅仅只是造船厂内工人和师傅们用来练手的作品,并不能用来远洋航行。

    “多桅帆船,远洋航行~”

    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仔细的听着,对于船只和海洋方面的内容知识,他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