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76章

作品:《大明之南洋再起

    你对一个连军队独立指挥权都没有的国家,对一个首都旁边就是鹰酱军事基地的殖民地还能奢求什么?

    但是,朱宏煜虽然对朝鲜有些好感,但这并不妨碍他打朝鲜不是?

    在国家利益面前,些许好感有算得了什么呢?

    要是朝鲜拒不配合大明对满清作战,那么朱宏煜就只好对朝鲜说一句对不起了!

    大明爸爸会用小皮鞭,让自己的大孝子朝鲜知道,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爸爸的要求你都敢拒绝?

    屁股都给你打开花!

    诸人闻言,纷纷抱拳领命,答应了下来。

    朱宏煜接着开口说道。

    “参谋部即刻准备一下,对丹东城,以及济州岛的城防营建。”

    大明想要着手于朝鲜方向破局,那么提前准备营建城防总不会有错。

    一味的固守坚城行不通,可士兵想要立足,修建一座坚城那就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道道目光交汇,众人再次应诺。

    第594章党争是洪水猛兽

    等商议完大明对接下来的战事的应对,钱谦益一拱手站出来说道。

    “启禀殿下,登基大典的相应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完毕,相应流程也已经做好了出现各种突发情况的预案。”

    “剩下要做的,就只是请五军都督府调度参加阅兵的各支部队,大致走一次检阅流程,算是彩排!”

    朱宏煜闻言微微颔首,将目光投向石勇信,开口吩咐道。

    “五军都督府做好相应的调度工作!”

    “最近朝廷的一切工作,都要为了登基大典让步,孤的登基大典上,绝不能出任何的意外。”

    石勇信抱拳说道。

    “末将明白!”

    “请殿下放心,将士们定然不辜负殿下之期许!”

    朱宏煜微微颔首,脸上满是满意之色。

    等所有人都退下去之后,朱宏煜独自坐在椅子上,眼眸深处闪过一丝沉思。

    他能够看的出来,刚刚李广远和郑成功的针锋相对,已经有了那么一点党争的味道了!

    虽然两人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谁也不敢保证,他们是不是在为了反对而反对。

    但是,这党争的苗头之所以能发展出来,其实是和朱宏煜在背后的推波助澜分不开关系的。

    还是那句话,底下的臣子若是铁板一块,就该皇帝晚上睡不着觉了!

    不失控的党争,其实是君王统御天下的重要手段之一!

    只有底下争起来,皇帝才能居中高坐龙庭而治理天下。

    当年的嘉靖,万历,天启等皇帝在位时,大明朝堂上的党争可不见得比明末的党争少。

    只是,那时候的大明皇帝能控得住场,所以党争才无法影响大明朝堂的正常运行。

    党争才只是朝堂上政治生活的点缀,而不是全部!

    而到了崇祯年间,等到崇祯这个从来没接受过帝王教育的铁憨憨被扶上皇位……..

    很好,大明朝堂上的党争便彻底失控了,党争也成功的变成了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官员们在明末社会矛盾空前剧烈,天灾人祸不断的大背景,只知道党争,没人去真正的做事。

    从而导致大明最终灭亡!

    说白了,党争并非洪水猛兽,党争失控才是!

    党争本身就是一个大圈,古今中外谁也逃不掉的大圈!

    只要朝堂上的臣子还有私心,有属于人的欲望,党争就不可避免。

    朱宏煜能做的,也只是引导。

    避免那些只党争不做事,因为反对而反对的恶性党争。

    提倡双方争着抢着做事的良性党争!

    仅此而已!

    而现在大明朝堂上的党争争端,则是朱宏煜所乐意看到的。

    ……

    大明永历二十年,六月初!

    此时的南京城内,气氛空前的热烈。

    数不清的大明百姓自发的走到街头,观看那浩浩荡荡,规模宏大的阅兵仪式彩排。

    一只只部队按照安排,正步齐步轮换,走过一条条街道,往皇城而去。

    虽然不是正式的阅兵式,但那种浩荡的军威,整齐的阵列,扑面而来的杀伐气,还是让不少人神情一正,感觉到了一股子发自心底的敬畏。

    人群中,一个身上穿着锦衣的青年看着阅兵式的裁判,只是咋舌。

    “大明不愧是汉家王师,当真是威风!”

    青年人戴着一顶帽子,如果掀开帽子就会发现,头顶是光秃秃的一片,显然是刚刚才剪了辫子。

    这样的形象在此时的江南,其实是很常见的。

    大明才刚刚收复了江南也就半年的时间,有些人才刚刚剪完辫子,头发还没来得及长好。

    若不是和尚,留着一个大光头实在是太不雅观了些,很多人便都戴上了帽子遮丑。

    青年身后跟着一名书童,望着那些明军士卒身上好看且笔挺的军服,脸上满是羡慕之色。

    “那衣服可真好看!”

    青年手中的折扇晃动,他看了一眼自己的书童,开口说道。

    “可不光是好看啊,就眼前这只部队,可是监国殿下的禁卫师,全大明最能打的军队,相当于以前的京营。”

    书童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随着明军对阅兵式的彩排,一只只精锐兵马在南京城中过兵,整齐的步伐,威武的甲胄,都给人带来了强大的压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