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41章

作品:《大明之南洋再起

    “不过,本王现在登基称帝,也只是为了平定天下而已,绝没有丝毫的私心存在其中。”

    “待本王平定天下,一定将皇位重新还给皇上,本王好辞官归隐,颐养天年!”

    诸人闻言:“……”

    原本他们以为刘玄初的颠倒黑白就已经够不要脸了。

    没想到吴三桂竟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好家伙,还真特么是好家伙啊!

    这脸皮,简直绝了!

    虽然腹诽归腹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行礼。

    在吴三桂话音落下的瞬间,几乎所有人一起齐齐下拜,开口说道。

    “吾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所有人齐齐下拜,山呼。

    山呼声传到了外边,层层传递治下,传递到了大殿外的军中。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数不清的人齐齐下拜,向着吴三桂所在的方向叩首。

    山呼声震天动地!

    那种数万人整齐下跪叩首所形成的场面,一眼望去,简直要令人窒息。

    这样的呼叫声,几乎震动了整个西安城!

    西安城中的百姓们听到了动静,心中纷纷一凛。

    议论纷纷了起来。

    “这天下又要乱了啊!”

    “京城一个皇帝,这西安又要出一个皇帝……,乱了,又要乱了!”

    “……”

    ……

    吴三桂坐在王座上,身上的龙纹金甲熠熠闪光。

    一双虎目自雄,在四周扫视,那种姿态,仿佛是百兽之王在巡视他的领地。

    慵懒,且自信!

    终于,他开口说道。

    “朕登基称帝,可新皇登基,万象更新,首当其冲的便是年号要变一变!”

    “对于朕该用什么年号,大家都说一说吧,各自提一提意见,想说什么说什么,尽情畅言。”

    “……”

    诸人闻言,都开始提起了自己的意见。

    “新皇登基,万象更新,不如年号就叫万象?”

    说话的是马宝,曾经流寇出身。

    乃是吴三桂的麾下大将!

    听闻马宝此言,刘玄初忍不住开口驳斥道。

    “马将军这说的叫什么话?!”

    “万象乃天地之宗,万物之本,这两个字太大,也太沉重了,不适合用作年号!”

    马宝却是挠挠头,依旧开口说道。

    “是吗?可我倒是觉得万象这俩字不错,听起来挺有气势的。”

    吴三桂看了马宝一眼,笑呵呵的说道。

    “万象确实不合适做年号!”

    “大家还是商议别的吧!”

    说罢这些,吴三桂将视线看向了刘玄初,开口询问道。

    “刘大人可有什么建议吗?”

    说话时,他的眼睛微微眯起,那眼神看起来有些危险。

    ……

    第567章吴三桂的动作

    万象这两字太大了,做年号确实不好!

    吴三桂知道。

    但是,他自己知道可以,可你刘玄初说出来是什么意思?

    看不起我吴三桂?

    刘玄初被吴三桂用这样的眼神盯着,额头瞬间冒出了一层明晰晰的冷汗。

    稍稍沉吟了片刻,刘玄初还是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微臣推荐皇上可用更新二字以做年号!”

    “更新者,万象更新也!”

    “万物唯新,天下向新,可昭示皇上登基之后,将会为天下带来新气象。”

    吴三桂闻言,脸色这才稍稍好看了些许,但他还是接着开口询问其他人道。

    “诸位可还有别的意见吗?”

    吴应雄从朝班中站出来说道。

    “或许可用昭武为年号!”

    “取昭彰武功之意,以表示我大清武功之盛,远迈当代!”

    忽的,吴三桂意动了,不知为何,他感觉“昭武”这两个字莫名的顺耳。

    昭武,昭武!

    昭彰武功,这不正是他现在所需要做的吗?

    以通过展示无力,来向天下宣告他的强大,从而使得天下归附。

    “哈哈哈哈!”

    “昭武好,昭武好啊!”

    “朕登基之后的年号,就取昭武两字吧!”

    “……”

    吴三桂从王座上起身,大笑出声。

    洪亮的笑声展现出了他对自己年号的满意!

    诸人见此一幕,纷纷下拜说道。

    “皇上圣明!”

    历史上,吴三桂在衡州登基称帝时,年号就是昭武。

    不过,那时候他吴三桂是大周皇上,但现在他的吴三桂,是大清的皇上。

    等诸人下拜结束之后,吴三桂颁布了自己登基之后的第一条诏令。

    “第一,改西安为长安,为大清之陪都,朕之行辕所在,地位同昆明等同!”

    等所有人应诺之后,吴三桂接着开口说道。

    “第二,传旨给榆林,宁夏,固原三镇兵丁将佐,就说,朕爱新觉罗·三桂已经登基称帝,继承我大清天下。”

    “只要他们选择向朕效忠,朕便不吝啬封侯之赏!”

    身旁的小太监迅速记录圣旨,然后用印,吴三桂又接着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