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623章

作品:《大明之南洋再起

    刺客被剿灭之后,受伤布木布泰被送到了不远处的泰安宫中安置。

    只是,人才刚进入泰安宫,布木布泰便昏迷了过去。

    四周的宫女内侍都吓坏了,紧急传召御医诊治。

    可还没等御医抵达泰安宫,布木布泰便断了气

    等御医抵达,将手指搭到布木布泰的手腕上准备诊脉时,布木布泰的尸体都已经硬了。

    箭失射中了手臂,确实不要命!

    但箭失上抹的毒药,是能要人命的。

    更何况,吴通等人在箭头上抹的毒药,可是传说中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汁液。

    很显然,布木布泰没有朱宏煜的穿越者体质。

    中毒之后,凉的非常彻底!

    不多时,被传召入宫的鳌拜等人便接到了太皇太后遇刺身亡的消息。

    瞬间,所有人便都麻爪了!

    所有人心中都有了一个想法,这下特么完犊子了!

    皇帝主小国疑,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就是大清的灵魂人物。

    现在,布木布泰遇刺身亡了。

    也就是说,现在我大清失去了能主事的主事人。

    后果如何?

    简直不堪设想!

    说句大不敬的话,这特么还不如死的是康熙小皇帝呢!

    毕竟,康熙死了,并不会对朝政造成多大的影响。

    因为,康熙现在再朝堂上,本来就只是一个吉祥物一样的东西

    有了最好,没有也无所谓!

    再说了,死了皇帝,可以换嘛。

    先帝顺治又不止康熙一个儿子,玄烨上边还有一个叫福全的兄长呢。

    但是,布木布泰在朝堂上的作用,却是不可取代的。

    没了布木布泰,大清短时间内,可真没地方再找这么一个威望深重的大人物,来主持朝政大局。

    布木布泰的死,对满清朝堂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

    就连鳌拜都顾不得那些舆论影响,亲自进入军营中,凭借自己的威望,稳住了军队。

    带兵将整个皇宫内外严密封锁!

    想要封锁消息!

    一群清廷高层聚在一起商议对策,却是一筹莫展。

    南书房中,博尔吉济特氏只知道抱着惊魂未定的康熙抹着眼泪,任凭下方的诸位大臣争吵而一言不发。

    并非她不想说话,而是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太皇太后布木布泰没了,太后博尔吉济特氏又没有布木布泰的威望,根本压不住朝堂。

    只能是默默哭泣的同时,安抚自己的儿子。

    却是空前的团结。

    他们站在康熙身前,为还未长成参天大树的皇权遮风挡雨。

    因为,他们本就是皇权的枝丫!

    费扬古,杰书等满洲八旗中的旗主则像是见到荤腥的猫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费扬古站在南书房的最中央,声音高昂的说道。

    “如今太皇太后遇害,我大清主少国疑,局势板荡,该死我等老臣出力之时。”

    “老臣建议我大清重启议政王大臣之制度!”

    “由我八旗王公,各旗旗主来一起商议国事。”

    费扬古等人想要借着此太皇太后遇刺身亡,皇帝主少国疑,皇权衰微之机。

    重启当年被皇太极废除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杰书等人纷纷站出来附议。

    见此一幕,鳌拜须发皆张的站出来,高声说道。

    “乱臣贼子,安敢胡言乱语,乱我大清江山社稷。”

    “我大清太宗皇帝才亡故多少年,先帝才亡故多少年,你们就要骑在陛下头上拉屎吗?”

    “但有我鳌拜活着一日,定不叫你们的阴谋得逞!”

    鳌拜撕掉了身上的官袍,露出一身精装的腱子肉,以及满身的伤疤。

    蓄发皆张的他展露出相当强的威慑力。

    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人也是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双方怒目圆睁的对峙着,气氛如同火山爆发前般,一触即发!

    第四百七十九章内阁

    费扬古只是冷笑一声,开口说道。

    “那鳌拜你说说,现在太皇太后遇害,我大清不重启议政王大臣会议,该由谁来主事?!”

    绝杀!

    费扬古一句话完成了对鳌拜的绝杀!

    费扬古的意思很明确,你鳌拜作为顾命大臣,站在皇权一边,这没话说!

    但是,你不让重启议政王大臣会议,那你总得推出一个能替代布木布泰,主持朝政大局的人选吧?

    要不然朝政大局谁来主持?

    现在东南战局紧张,西南吴三桂叛乱,整个南国几乎沦陷,天下板荡。

    如果没个强力人物来主持朝政,这个后果谁能承担得起?

    鳌拜梗着脖子,开口说道。

    “议政王大臣会议决计不可!”

    “或许我们可以重启前明的内阁制度!”

    前明的内阁制度,同样是以皇权为核心。

    但却是可以在皇权缺失,或是无法执行时,起到暂时替代的作用。

    所以,鳌拜宁愿让大清学习前明,搞一个内阁出来,内阁首辅和次辅们共同替皇帝处理朝政。

    也不愿重启议政王大臣会议。

    这也是他们顾命四大臣一起商议出来的结果!

    当然,如果大清要学习前明内阁制度,那他们顾命四大臣,当然就是大清的首辅次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