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598章

作品:《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可实际上对待这件事情,不少人的态度是观望的,尽管他们心里很是惊疑,但却不知该怎样发力。”

    “很正常。”

    周延儒微微一笑道:“自本辅进军机处以来,就能感受到天子,对大明军政的重视,特别是平叛这件事情。

    但是说到底啊,天子的精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是事事做到兼顾,所以对待内阁这边,就下放不少的权力。

    可是这个韩爌呢,在很多事情上,都跟陛下唱反调,尽管陛下表面没说什么,可是……”

    说着,周延儒故意停顿下来。

    有些话,讲出来就无趣了。

    “所以玉绳公才会入阁啊。”

    温体仁岂会不知,笑着说道:“有玉绳公入阁,以后本辅的压力,也就跟着轻松不少了啊。

    说起来,这韩爌也真是当局者迷,明知陛下最厌恶结党营私,可偏偏他做的那些事情,都是维护所谓东林之利。

    现在玉绳公入阁,李邦华离开军机处,加之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进京赴职,以后这朝堂啊,将变得更加精彩了。”

    “是会很精彩。”

    周延儒皮笑肉不笑道:“不过有韩爌在,有些事情的性质,终究是不会改变的,就陛下所做的那些调整。

    以后对军机处会更加倚重。

    尤其是京畿卫戍调整之事,陛下的态度是坚决的,谁敢在此事上非议,那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温体仁眼珠子转了转,心里暗骂周延儒是老狐狸,这摆明的态度,是看中韩爌所领的首辅之位。

    东阁大学士,终究不符合周延儒的胃口。

    为了能拉拢自己,讲明军机处现阶段的重心,也算表明天子的态度。

    “呵呵~玉绳公说的对。”

    温体仁笑道:“既然是陛下的决断,那内阁肯定是要尊崇的,别人是什么态度,本辅还管不到。

    但是本辅这边,肯定不会给陛下添堵的。

    不过玉绳公,您初来内阁这边,有些事情不像您所想的那般简单,这个韩爌啊,在本辅看来,似乎还挺的得子看重的。”

    内阁首辅之位,谁不看重?谁不眼红?

    别说是他周延儒了,就连温体仁也盯很久了,能当上内阁首辅,那代表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总不能你周延儒先前讲些好话,对自己有几分提携,这内阁首辅之位就拱手相让吧?这可不符合他温体仁的性格!

    第二百四十七章 君臣奏对(1)

    外朝的各种纷扰和算计,靠着内廷和锦衣卫,崇祯皇帝知晓不少,然也清楚这背后的底层逻辑。

    做官嘛,谁不希望仕途亨通?

    十年寒窗为的什么?

    不就是能得到些什么嘛。

    或许在步入仕途以前,讲过什么豪言壮语,要改变,要勤政,要爱民,但是大明官场的风气,非一人之力就能改变的。

    理想和信念什么的,都没有残酷现实来的实际。

    不是所有人,都能坚定的走自己所想的路。

    和光同尘,渐渐成了多数人所抉择的路,而在这条路上,分叉口太多,诱惑太多,也就多了贪官污吏。

    “李卿啊,你对朕调整内阁和军机处,有什么想法和看法?”崇祯皇帝负手前行,走在这乾清宫殿外,神情自若,对随驾的李邦华说道。

    “卿家也要离京,赶赴湖广出任总督,在走之前啊,朕想跟卿家交交心,也算是为卿家送行了。”

    “陛下~”

    李邦华眼神复杂,看着天子那略带倦意的脸庞,欲言又止起来。

    “今日只有咱们君臣,没有外人。”

    崇祯皇帝见状,笑着摆手道:“有什么话,都可以讲出来,卿家也是知道的,朕喜欢听真话。”

    “臣遵旨。”

    李邦华忙作揖应道,随后想了想,眉头微蹙道:“对内阁调整,臣没什么多想的,不过军机处的调整,臣却有些想法。”

    “哦?”

    崇祯皇帝应道:“那卿家就畅所欲言。”

    统御大明这个江山社稷,崇祯皇帝就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之前,切勿脑袋一热,想出一出,就是一出。

    大明太大了,做任何事情,都讲究时效性,更讲究递减性。

    就以征收矿税为例,朝堂这边所议是一个构想,出了朝堂,到了地方,经层层加码,层层曲解,那原有的构想,就会被理解成十几种构想,这归根到底,就是思想不统一,没有正确的意识形态所致。

    所以崇祯皇帝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表现出格外谨慎的态度,不谨慎不行啊,崇祯朝的大明,已没有太多的家底和根脉,允许他去犯错了。

    “陛下勤政克己,励精图治,想要彻改大明武备松弛一事,给朝廷和国库实现减负。”

    李邦华神情严肃,正色道:“但有些事情,还需徐徐图之,军机处增补几位大臣,臣所理解的。

    其一,是谋定京畿卫戍调整和驻防,避免此前建虏绕道辽前,进犯我大明关内,以至大明江山社稷,再出现任何混乱和动荡。

    这是好的事情。

    崇祯二年的那场兵乱,臣当时怕极了,恐大明江山出现任何意外。

    但是臣所想讲的,其实是京畿卫戍调整和驻防,必须要稳扎稳打,尤其是牵扯到裁撤卫所一事,毕竟涉及到的卫所军户庞大,倘若稍有不慎,将会给朝廷引来兵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