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467章

作品:《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崇祯皇帝拿起一份奏疏,转身看向卢象升说道:“卢卿当前要做的,是如何坐稳这个直隶巡抚,叫朝中那帮大臣,都把嘴闭上。

    这是锦衣卫所呈递的密奏,在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发现了白莲余孽的踪迹。

    山东那边,有袁卿坐镇。

    北直隶和河南两地,就交由卢卿来解决了。

    此事,若卢卿能做好,那直隶巡抚一事,将再无问题,眼下正值国朝暗潮汹涌之时,卢卿可愿为朕分忧,为大明社稷分忧?”

    卢象升的心神,有些不定,这好端端的,怎会出现白莲余孽,若有此苗头,那必须要坚决镇压。

    不然在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一旦叫白莲余孽势起,恐上述这些地域,亦将受到叛乱影响,那大明的处境就更艰难了。

    想到这里的卢象升,神情坚定,向崇祯皇帝作揖行礼道:“臣谨遵圣谕!”

    第一百三十四章 未来可期

    “卢卿,此去保定府赴任,将天雄军也一并带上。”

    崇祯皇帝走上前,托起卢象升的双臂,眼神坚定道:“在镇压白莲余孽时,逐步扩编至五万,随军讲武堂多募进修学员,将朕的天雄军,给朕操练成一支强军。

    此事要秘密进行。

    所多出的员额,一应粮饷,由内帑拨发。

    这北直隶的治下,所设的那些卫所糜烂,吃空饷喝兵血,朕日后要在北直隶行军改,革除弊政。”

    卢象升双眸微张,露出惊愕的神情。

    天子此言一出,叫他的心里便猜想到天子所谋,恐不止北直隶一地之军改。

    尤其是想到天津撤卫设州一事,卢象升就知道他坐稳直隶巡抚后,就北直隶这个地界,只怕会有诸多新的谋划,将在各府州县出现吧。

    这一刻,卢象升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

    这一刻,卢象升生出了极强的斗志。

    天子叫他出任直隶巡抚,是想扫清弊政,是想重整朝纲,是想整顿吏治,是想叫大明逐步改变啊!

    卢象升作揖行礼道:“臣明白!”

    相比较于大明其他官员,像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陈奇瑜这些良臣,都是绝对忠诚于大明的。

    对待这样的栋梁之才,崇祯皇帝的态度是明确的,叫他们远离朝中纷扰,不要涉足所谓的党争。

    去到大明所需的地方坐镇,给予相应的权柄,根据自己所提谋划,结合所镇地域实况,逐步做出相应的改变。

    ‘顺天府有孙传庭,北直隶有卢象升,天津有陈延生,延绥有陈奇瑜,辽东有孙承宗,山东有袁可立,登莱有孙元化。’

    想起这些时日的谋划,崇祯皇帝的心里暗暗思量,‘有这批栋梁之才,在大明的北疆诸地镇守。

    加之周遇吉、刘兴祚、满桂、马世龙这帮虎将悍将,统属着各自的兵马,分散在这些区域之内。

    特别是周遇吉、李明忠、毛承禄、孔有德这帮在西苑讲武堂进修的虎将。

    包括之后要外派的曹文诏、黄得功等虎将。

    只要替他们解决粮饷的事宜,不外派所谓的镇守太监,那局势必会慢慢变好,大明乱局就能稳定。’

    按崇祯皇帝心里所想,朝中的事宜,交由他来解决,北疆各地的事情,交由他选中的良臣虎将解决。

    围绕建设北直隶这一基本盘,展开以工代赈,提升生产力,整修水利设施,整修驰道,明开海事,推广番薯,积极赈灾,明确关税……

    崇祯朝的这盘乱棋,在隐忍许久之后,终于叫崇祯皇帝找到微弱的平衡点。

    现在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叫这一平衡点稳固,并逐步的叫其反向倾斜过来!

    杀了一批批家贼硕鼠,叫崇祯皇帝的内帑无比充实,这是他掌握的绝对优势,只要路子没走错,那大明只会越来越好。

    “去吧卢卿,做你该做的事情。”

    崇祯皇帝神情动容,看向卢象升说道:“朕就在这紫禁城,在这乾清宫,听候卢卿凯旋的奏捷之报!”

    “臣告退!”

    卢象升郑重一礼,言简意赅道。

    和朝中的其他文官不同,卢象升不喜多言,他向来都是先将事情做好,再说其他,这种沉稳的性格,未来必定是大明的内阁大臣。

    只是当前大明所处的乱局,卢象升也好,孙传庭也罢,他们都不可能在朝高升,他们必须要在地方坐镇,不然许多事情都无法开展。

    “皇爷,天津那边传来消息。”

    在卢象升走了以后,内厂太监卢九德,匆匆赶到东暖阁,手持一份奏疏,作揖行礼道:“内厂督造的造船厂,已有两处船坞建成。”

    “呈给朕!”

    崇祯皇帝伸手道。

    真是好事多磨啊。

    天津所设造船厂,也已初具规模,照这样的势头来看,要不了多久,那天津造船厂就能全面竣工。

    有那批西洋造船的匠户,跟先前所调船匠,一起在天津造船厂,埋头造船,只要粮饷供应及时,那就能源源不断的造船啊。

    “好啊,这次天津造船厂,算是立下大功了。”

    看着手里的奏疏,崇祯皇帝不加吝啬的赞许道:“两处船坞建成,那先期建造海船的事宜,就能跟着动工了。

    要赏!

    王伴伴,这件事情着你来办,掌厂太监,连同一应匠户,都要赏赐,同时派人去天津,告诉那里的掌厂太监,尽快将后续所建船坞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