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312章

作品:《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并且通过此项安排,还能有效起到监察作用,真出现类似八大晋商通敌之举,内厂和锦衣卫,也能展开相应的锄奸行动。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周遇吉、方正化他们,处在怎样的境遇下。”解决了心头事后,崇祯皇帝眉头微蹙,担心起西线锄奸的周遇吉所部了。

    “皇爷,应该不会出现意外。”

    王承恩上前劝说道:“以周遇吉为首的讲武堂将领,还有方正化他们,都是能力不俗之辈。

    且在山西那边,还有曹太监带队,王德化、沈良佐协办,所领的东厂队伍。

    虽说眼下在山西那边,气候很是寒冷,但他们定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将八大贼这些叛逆者,全部铲除掉!”

    “希望如此吧。”

    崇祯皇帝轻呼道,对铲除八大晋商一事,他是不担心的,毕竟周遇吉、陈继盛他们的能力,都在那里摆着呢。

    若是连一小小的卖国商贾势力,都不能解决掉的话,那他们趁早回家抱孩子,也省的自己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唯一叫崇祯皇帝担心的,是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长途跋涉,展开相应的锄奸行动,出战的勇卫营、天雄军所部,会出现严重的冻伤情况。

    “王伴伴,你记一下。”

    崇祯皇帝指向王承恩,说道:“叫内厂这边,组织相应的人手,看能否解决羊毛纺织的问题。

    这期间不管需多少银子,多少人力,都要全力满足,并将这件事情做起来,争取早日实现量产羊毛纺织。

    对了,你再去找徐光启一趟,看西洋传教士中,是否有精通此道的,若是有的话,全部带回来,或者西洋匠户也行。

    这件事情若是能做好的话,那不仅能给大明多一类御寒之物,还能解决蒙古作乱事。”

    见自家皇爷这般,王承恩忙拱手道:“奴婢即刻去办。”

    对崇祯皇帝来说,能用经济和科技的手段,去解决政治、军事层面的问题,那必须要大力去做,去扶持。

    虽说大明这边的羊,比不过大洋彼岸的羊,但若是能形成产业的话,也能帮大明解决不少问题。

    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前期的资本积累,不就是靠羊吃人推动起来的?

    能较为妥善的解决,铲除八大晋商一事,断掉建虏八旗一臂,还能为大明谋取到相应的好处,这叫崇祯皇帝的心情很不错。

    或许眼前这个时候,尚不能看到这件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崇祯皇帝坚信这一成效必然显著。

    先知先觉所带来的优势,叫崇祯皇帝能跳出樊笼,从更高的层面去解决问题。

    “八大晋商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嘴上囔囔道:“眼下国朝上下,一些人也盯到宣府镇那边了,趁着当前这种态势下,是时候给袁案定下调子了,外朝的位置,也该来一次调整了。”

    第五章 钦定袁案(1)

    “呼……”

    凛凛寒风吹在被白雪覆盖的地面,叫人觉得寒冷刺骨,重兵把守的乾清门,聚集着不少的人。

    穿着各色官袍的大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虽穿着厚实的棉衣,但那寒风吹过,叫人不由自主的哆嗦起来。

    这朝中的阁臣,还有部、院、寺的堂官等,皆齐聚于乾清门外,很多人的心里,都在暗暗揣摩,崇祯皇帝召开此次御门听政,究竟是所谓何事。

    “这帮文官,一个个还真够能忍的啊。”

    汤国祚缩着脖子,瞅着不远处的文官队伍,说道:“都快站两炷香了,愣是没一个喊冷的,够皮实的。

    成国公……你说陛下这次于乾清门,召开御门听政,是为了何事?最近这朝中的局势变幻,叫人过个年都不得安生啊。”

    “哪儿那么多废话。”

    朱纯臣眉头微蹙,瞪向汤国祚说道:“陛下想干什么,岂是我等所能妄加揣摩的?老实当差才是根本。”

    瞅了眼脾气上来的朱纯臣,这叫汤国祚没多说其他,但心里却泛起嘀咕,最近朱纯臣这家伙,是吃错什么要了,脾气说上来就上来,就像谁欠来几万两银子一样。

    情绪不好的朱纯臣,紧皱着眉头,看着不远处的文官队伍,状态很不好,一想到宣府镇发生的事情,就莫名烦躁。

    “啪……”

    清脆的静鞭声,在这乾清门外响起,这叫所有人的精神,全都集中了起来,坐在龙辇上的崇祯皇帝,来到了御门听政之处。

    在一众的山呼下,崇祯皇帝捧着手炉,倚靠在软垫上,神情淡然,并未理会眼前这帮朝臣。

    “……”

    此时的乾清门外,以韩爌为首的朝中众高官,一个个保持作揖姿势,却露出各异的神情,不明白天子这是何意。

    “哗啦……”

    约莫十余息后,乾清门这边,响起了锁链声,那声音由远至近,就是朝着乾清门这边而来。

    倚靠着的崇祯皇帝,看着被骆养性带队的锦衣卫,所押解过来的袁崇焕,神情看不出喜悲。

    一个袁案折腾快两个月时间,叫朝野间引起不小的涟漪,崇祯皇帝觉得被抓的袁崇焕,也算能名声在外了。

    当然好与坏的说辞,那就不一定了。

    “都免礼吧,看看我大明的‘功臣’!”崇祯皇帝收敛心神,扫视着眼前的一众朝臣,朗声道:“先前国朝这边,不是因这个大明的‘功臣’,闹得不可开交吗?现在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