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63章

作品:《旅明

    “那就好。”

    冯峻在寒风中紧了紧衣领:“虽然北方的工作难做,但还是要做的。”

    “有的,中午你就能见到代表。”

    “哦?那好,我很感兴趣。”

    一番对话完毕,调研团队也已经开始观摩下一家企业了:袜子厂。

    接下来,冯阁老马不停蹄,用个上午时间,调研了煤子巷内的全部四家现代化企业,给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完毕后,时近中午,新任姚府台一声令下,车队出发,调研团径直去了早已安排好的燕喜楼吃工作餐。

    燕喜楼是由市府、天津站、飞虎营等单位合作出资建立的高档酒楼,坐落在天津老城最繁华的狮子桥口。

    这一处砖混酒楼完全按照后世标准建造,后世标准装修,是展示新式生活的舞台,也是天津高层人士的定点接待地。其内部装修豪华,遍布监听设备,同时也是天津站收集舆情的重要工作场所。

    今天的燕喜楼门前,早早就有一干穿貂戴玉的进步人士,恭候冯大人大驾光临了。

    这边姚府台刚刚引着冯阁老下车,一群满脸堆笑的土著人士就迎了上来。与此同时,早已准备好的乐班子也演奏起了喜洋洋的迎宾乐,场面一时间被烘托的热烈无比,就差天女撒花黄土扑街了。

    丝竹声中,姚建设首先给冯峻介绍了打头的一位土著客人。此人五十来岁年纪,面貌富态,一团和气,身穿礼帽西服西裤三件套,一看就进步的不能再进步:“这位是梅千户,中华商会天津分会会长,酒厂,皮革厂的原始股东,咱们大帅的老朋友!”

    “原来是梅千户,久仰久仰!”

    “不敢当不敢当,冯部长莅临天津,真乃我天津商界之辛啊!”

    ……一番寒暄过后,第二位留着山羊胡,穿着新式机制高档羊绒直缀,戴着银丝眼镜的老者被推到了前台:“这位是万历两榜进士,原湖州、常州府尹,岑熊岑老先生。”

    “岑老府台,久仰久仰!”

    第699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八)

    三层的燕喜楼主楼,位于街口一角,门前特意留出了停车场。包括两侧裙楼在内,三栋砖混建筑成“入”字型展布。

    整个天津燕喜楼酒店集团,由于要安排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进驻,所以占地面积不小。位于街口的裙楼只是门面,楼后还有锅炉房、行政楼、洗衣房等辅助建筑。

    前来吃“工作餐”的某大佬一行,在和本地“郡望”们接头后,浩浩荡荡涌入了主楼。

    主楼两侧是有着明亮玻璃窗的大厅,摆满了圆桌,平日里专门用来办婚宴、寿宴等大型宴会。

    新式装修,新式菜品,新式感受。燕喜楼自开业那天起,就成了本地土著公认的新派酒楼头牌。

    现如今,要在燕喜楼包席,至少要提前三个月才有位置。

    大佬自然是不需要预约的。在穿着大红绣金迎宾袍服的小姐姐带领下,贵客径直上三楼,鱼贯进了“帝豪”厅。

    帝豪厅由联通的两间包厢和附属茶水间构成,备有两张大席面。

    这里装修奢华。高档奶白色纯手工羊毛地毯、带有玻璃转盘的红木大圆桌、白瓷餐具、灰色大理石独立洗手间、深黑酒柜……要是墙上再挂一张4k大屏电视,下面再竖两个wifi音箱,桌上再扔几部华为iphone,酒场生态面就齐活了。

    可惜,后几种电子产品,都是有生之年系列,穿越众只能靠进口过活。

    按说,少了负责喧哗的声乐设备,会损失一点气氛。然而古人早就解决这个问题了,用的还是最高档的真人乐队系统。

    客人一踏进包厢,茶水间里就传来了珠串一般的琵琶声。须臾,欢乐的二胡声和锣磬声也加入了进来。待冯阁老仔细一听,却是自己熟悉的《武侯祠》琵琶二胡真人版。

    莞尔一笑,主客落座,上酒,祝词。

    冯峻本人是不大喝酒的。但今天这种场合,再怎么说也要应酬两杯。于是,第一杯,天津原产威士忌原液,两桌宾客纷纷起身,遥祝南方曹大帅万事如意,永远健康。

    第二杯,得了吩咐的女招待给冯阁老换上淡啤酒。其余土著人等熟视无睹,继续端着辛辣的白酒杯,满脸堆笑,恭祝冯部长官运亨通,封侯拜相。

    第三杯,祝姚统办同样官运亨通,庇佑乡梓。

    话说,一开始在天津开展工作的时候,姚建设的对外身份,只是一个曹总兵勤王留下的商人兼联络员而已。没有官职,白身,不入流。

    到了后来,局面发展开。考虑到北方地区不能像南方一样肆无忌惮,于是姚建设的身份变成了半官方的“姚经历”,算是某总兵的私人幕僚。

    再到去年,事实上的天津政务大楼建成,姚建设也就有了最新称号:“姚统办”……眼下还没有公开造反,政务大楼不能叫市政府,于是略略遮掩一下,挂牌叫做统办楼。

    务实的大明土著,根本不在乎称号是什么。谁手中掌握着财富密码,谁手中掌握着军队,谁就是自家需要往上贴的对象……尤其是眼下这种末世之像,再愚钝的人,也该为子孙和族人考虑一下下了。

    三杯祝酒完成,进入夹菜程序,气氛为之一松。茶水间里传来的配乐,也随之变成了琵琶慢板独奏:《女儿情》。

    伴随着伶人婉转细腻的唱腔,面色微醺的冯阁老,一边嚼着老醋花生,开始与同桌宾客攀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