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756章

作品:《旅明

    到了第四天正午,局面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增城县正堂谷泰,亲自出马,带着全县士绅派出的支援队伍前来劳军了!

    事实上,早在三天前佛头寨被围的同时,增城县衙里就派出了大批衙役担当信使,将县太爷的命令传达到了四乡各处。

    命令的内容很简单:各家大户都必须派出人手,由管事级别的人带队,给前方正在剿匪的队伍提供物质支援——每户只需要提供一担米就可以。

    接到命令的大户纷纷表示情绪稳定:自古以来官府但凡有事,都是这样派粮派差的,老子见多了。这次的命令虽说多了一个管事带队,但是物质下限只有一担米,那就不算什么负担。

    于是三天后,在县城集结完毕的送粮大队,就由谷县令亲自带队来到了佛头寨。

    这些人到场后,才发现貌似不是那么回子事。

    这支穿着灰衣,据说是谷县令从广东曹总兵那里借来的私兵,压根就不像是缺粮草的模样。事实上这次带来的所有劳军物质,居然都被人家用白花花的银饼子买下了。

    要不是开拓军人多,大伙还以为这是曹总兵的家丁呢。随之反应过来的人们,算是见识到了传说中的曹总兵土豪的一面。

    接下来送粮队还见到了更多的阔绰行径。市面上价格昂贵的军用铁听罐头和白米饭在这里是敞开供应,另外,这伙私兵身上的穿着装备和各种武器也让管事们暗暗咋舌:不亏是总兵手下的私兵,官兵要都是这样耗费,怕是有金山都能给败掉了!

    展示财力是穿越众对土著潜移默化/震慑的第一步。对于很多有脑子的地主来说,宁可对上穷凶极恶的歹徒,也是不愿意和一个有钱人作对的——钱就是资源,有钱人手里有用不完的资源。明代虽然没有资本家的概念,但是这种道理很多人还是明白的。

    展示完财力,传达出足够的信息,下一步就该展示武力了。

    然后这些来自全县的,自带干粮的土著宣传员,就看到了一场干净利落的破寨军事行动。

    首先还是排枪压住阵脚。

    在特意挑选出来的一个风向合适的下午,开拓军这边枪声大作,将寨墙上的人压得抬不起头来。

    当浓浓的枪雾随着山风飘向寨门,将一切都笼罩在迷蒙中后,提着三个炸药包的爆破手就顶着头顶的枪子窜了出去。

    过了几分钟,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令吃瓜群众都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在他们惊恐的眼里,远处佛头寨寨门以及众多土匪和零件,这一刻全部被炸上了天,坐了土飞机。

    接下来,在仅供三人并行的山路上,穿着闪亮的重型钢甲,举着大型盾牌的甲士开始冲阵,他们身后是列队跟随的火枪手。

    战斗到这里就结束了:耳孔流血的残余土匪还没有从巨响中缓过来,就被踩着门前斜坡冲进来的甲士大砍大杀,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事后,前来送粮的各支队伍,得到了免费赠送的战斗纪念品:佛头寨各位当家的腌制人头。

    这之后没过多久,增城县境内的匪伙,投降的投降,远遁的远遁,一夜之间,治安大好,达到了穿越众的初步要求。

    第518节 徭役

    继北山佛头寨一役后,开拓军又分股出击,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匪伙逃的逃,杀的杀,降的降,增城地区的匪情迅速得到了肃清,曹总兵大名一夜间被本地人所尽知。

    关于剿匪这方面,当时派出人手去现场观摩,收集到第一手消息的地主们尤其感到震撼。在他们的记忆中,大明基层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这种军费充足,士气高昂,敢于拼杀的强军了。

    而最令人头疼的是,如此耗费钱粮的行伍,居然不是用在边塞备御外敌,而是躬下腰,跑到乡下地方来做剿匪这个赔本买卖。

    是的,任谁都能看出来,这剿匪是实打实的亏本生意。就匪窝那点收益,即便把死人活人都算上,也不够开销的。

    那么,这位姓曹的总兵派自家私兵来前来剿匪,大约是另有深意了……总不是因为谷县令爱民如子?他这样的颟顸货算老几?能请来如此强兵倒贴?

    做出理性判断后,本地士绅中一些有见识,有眼光的人物,不由得对这次突兀出现的剿匪一事,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感觉。

    很快,聪明人的预感就验证了——佛头寨之后一个月内,连续有几家和盗匪有勾结的地主被连根拔起。

    这几家豪强土棍,有的历来和土匪有勾结,有的干脆就是土匪的黑后台,平日里作恶销赃,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事实上这些恶霸人家在当地早就臭名远扬了,只不过一直以来官府羸弱豪强势大,导致此辈无人能治而已。

    然后这一次,康熙……曹总兵来了。

    在被捕获的土匪招供后,这几户恶霸当即就上了黑名单,等开拓军这边腾出手,就马上出兵强围了庄子,破门抓人。

    土豪恶霸手下豢养的那些家丁恶棍,战斗力顶天也就和土匪一样,自然不是开拓军的对手。至于说庄客们,看到官府的旗帜和对面大批的官差后,也就提不起反抗的兴趣了:老实人心里自然是有账本的。

    破庄后,里面所有人统统被扣上了“通匪”罪名。其中主要人物被抓去县衙大牢听审,家丁打手抓去黄埔坐移民船,佃户更是不能放过,拖家带口一锅端,都送去台南种两年地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