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上卷:封侯拜将 第180章:八国运动会49

作品:《廉颇传奇

    上卷:封侯拜将第180章:八国运动会49

    第六位出场的是:魏国大力士樊山移,这樊山移的祖先叫樊子迟,樊子迟亦是孔老夫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关于樊子迟,有这么一段记载:

    樊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生于周敬王丙戍五年(前515年),卒于周考王九年(前431年),享年85岁。师从仲尼,少孔子36岁,为七十二贤之一。曾随孔子周游列国,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参加了鲁与齐的战争,樊迟“问仁”、“问智”、“请学稼”等《论语》《左传》均有详细记载。其次子樊皋,仕鲁为中都宰,政声甚著;其孙樊淇,在田和王齐时曾讲学於齐。

    孔子去世后,樊子迟在孔子墓地服丧三年,后同闵子和宓子来棠地办学,传道于济水一带。

    但后人鲜少知道是:当时的鲁国政权极其混乱,天灾不断、人祸连连,加上孔子去世后众弟子便群龙失了首,于是乎也各自四散而奔了东西……

    这济水与魏国首都大梁相望,亦是魏国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当樊子迟等人传道于济水之时,其后人中的一支也在久而久之中于此处定居了下来……

    在古代,传道(做学问)本身就是一项公益事业,是极难赚钱的一种职业。传道者若是在朝堂做官或者祖上有遗留大产倒也可以专心致志;若是传道者经济条件有限,则需在传道之余另谋些其他生计以贴补家用!

    所以:樊子迟等人在传道之余也开了一家肉摊以赚取些散碎银两。

    于是乎,在接下的几十年时光里:樊子迟一半的精力用来传道授业解惑,另一半的体力用在了屠宰贩卖新鲜的狗肉上了……

    樊子迟去世后,他的小儿子樊登便继承了他的狗肉摊营生,因为童叟无欺的价格和绝不掺假的口碑越传越远,以至于方圆几十里的乡亲们都排着队来他们家的肉摊买狗肉……

    樊登每天光是屠宰活狗,砍剁狗肉就累得气喘吁吁,手臂酸麻,但为了周围的人都能吃得上一口纯正而新鲜的狗肉,樊登至始至终没有雇人帮忙,宁愿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久而久之:樊登便练就了一双力大无穷的臂膀和一项“庖丁解狗”的神技。

    樊登走后,其子樊腊又接管了他的狗肉铺;樊腊走后,其子樊钪也承袭了他的衣钵……

    就这样经过几代人不知不觉中的基因改化:原本祖先樊子迟那代的文弱书生基因已然被逐步替换,到了樊山移这一代则跃变成了孔武有力的彪型大汉!

    樊山移之所以叫樊山移,源于他出生之时发生的一件趣事:当年樊山移初降人世便已哭声震天,弄得方圆几里的乡亲们都难以入眠,纷纷叫苦不迭,但魏地素有规矩:人家有喜,无论怎样皆不能上门捣乱。于是乎,乡亲们只好纷纷在房间里面跺脚以排解心中的那股无名的怨气……

    也不知是这婴儿的哭声太大,还是乡亲们跺脚的步频恰好与那山体本身的频率一致,或者是山体长年累月受到侵蚀本就有脆弱不堪之处,亦可能上述几种原因都有,反正那一夜竟然地动山摇了起来……

    被吓得魂不附体的村民们趁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纷纷探出头来定睛那么一看:只见山上的碎石滚落了一地,并且将泥泞的河道两旁都铺满了石子,这下人们在河边走路既

    安全了许多,而且再不用担心鞋子会湿了……

    人们纷纷忘却了昨晚被啼哭声搅扰得难以入眠时的阴霾,转而都是对眼前这刚刚降临人世的小生命的喜爱。

    由鉴于此,这个小孩就被取名为:樊山移!

    樊山移从小便展现出了惊人的神力:

    他五岁与伙伴在田间玩耍之时,看到一辆马车陷于泥潭,而车主无论怎么使力都不能将车轮重新抬至路面。于是他自告奋勇前去帮忙,想不到竟然一下子就将车轮给推了上来……

    他八岁上学之时,路过一个集市,看到两头水牛正在斗角,且周围众人个个避之不及,生怕伤到自身从而趟了那无妄之灾。他却自自告奋勇前往两牛顶角处,一手握一牛角,使劲往相反方向便是那么一推,竟然硬生生地将这两头水牛给分将开来……

    他十三岁扛着狗肉挨家挨户送货之时,遇到一民间杂技团来此表演,有一身材魁梧之人号称是“魏国腕力王”,他摆下擂台与众人斗腕:上前角力者只需缴纳铜板一枚,若能赢他便可获赠一枚金元宝!擂台摆了三天,却无一人能胜得了这力士厘毫,正当众人皆铩羽而归,垂头丧气之时,他用狗肉做抵铜板,上了擂台之后三下五除二便赢了那力士……

    樊山移的神力虽然在方圆数十里内久负盛名,但是苦于一直没有更大的舞台得以施展。

    真正让樊山移走出济水,来到魏国都城大梁一展所长的贵人便是那刘清。

    前文中有刘清的相关介绍,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祖先,也是这届八国运动会折返跑项目的第二名,仅仅惜败给了服用兴奋剂的秦国运动员百翰逊。

    这刘清在大梁做官之时,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但他也有个人爱好,那便是想尝尽天下美食。刘清有一宠妾易氏(古代女人由于地位原因,很多都是没有名的),是易牙的后人,虽然易牙在史书记载里面人品不咋地,还留下了“杀子以适君”、“囚困齐桓公”等恶名,但他的烹饪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却也是无人能出其右。易氏聪明伶俐,也深得易牙烹调之精髓,任何食材在她手里都能立刻化腐朽为神奇,在易氏这个顶级大厨的加持下,刘清自然只需负责到处买食材便可。刘清每到一处公干便将当地的特产带与易氏烹调,久而久之:各自蔬菜瓜果、各类鸡鸭鱼肉,刘清自是应尝尽尝……

    当尝到这狗肉之时,刘清顿觉爱不释手,原来在刘清的舌头看来:这狗肉兼具着鱼肉的鲜美、猪肉的丝滑、牛肉的紧实、羊肉的膻香、驴肉的细嫩以及马肉的质朴——属实是肉中的极品……

    更重要的是这狗肉里面还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让那刘清欲罢不能,这种滋味仿佛是刻在骨子里、融在灵魂中、淌在基因深处那与生俱来的共鸣……

    从此以后,刘清便四处收集新鲜的狗肉食材而后交由易氏烹制出各种可口的菜品……

    一日刘清去济水公干,闲暇之余在酒肆地摊处走访民情,听到众人讨论:棠地舞阳村村头有一狗肉铺,其出品的狗肉纯鲜味正,于是便欣然前往一探究竟。

    这一来二去之间,刘清也变成了樊山移狗肉铺里的熟客,两人恰好也志趣相投、性格互补,就这么三番四次之隙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适逢八国运动会召开在即,魏国排名前三的举重运动员都进入了封闭训练的重要阶段(第一名备战,二三名替补)。

    而在这封闭训练的过程中,身为魏国第一大力士的冉旭却因为一次试举砸到了腿腕,经过御医的会诊确定其为胫骨折断,在续接之后需卧床静养半年方可痊愈。

    既然第一名无法参赛,那么就由第二名顶上便是,可坏就坏在另外两名力士商麾与夏令

    的成绩不相伯仲,谁都认为自己应该是第二力士,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这两位大力士一个是魏国当今太后的内侄,另一个则是魏国当今王后的亲弟弟,两人在朝堂之上都各有党羽,魏王夹在这对婆媳的势力之间也是左右为难……

    两人起初是明争,但是一连三场比赛下来却也是互有胜平负;随后便是暗斗,朝堂之上支持各自力士的大臣纷纷上书荐言,弄得水患旱灾等紧急问题都抛至脑后,国内民怨四起,哀嚎一片;双方力士针锋相对了一段时间,最终也演化为了一场在公共场合里的恶劣斗殴事件……

    众臣退下以后,望着朝会上被砸烂的桌椅和破损的石柱,魏国国君魏?也是连连摇头,并高呼三声:“魏国危矣;魏国乱矣,难道魏国会是历史上第一个因为举重比赛而败亡的国家吗?”

    魏王心中的酸楚,作为臣子的刘清也是感同身受,本着为君分忧,为民解愁的担当,刘清冒着被两股朝堂势力夹击而革职的风险,向魏王推荐了天生神力的樊山移……

    樊山移和刘清同坐马车赶赴大梁,却被提前得知消息的商麾与夏令派人堵在了城门口,望着几十名手持棍棒的街头混混,刘清与他们讲理却也是毫无作用,这时樊山移暴怒地下了车,仅凭赤手空拳便将那一干人等揍得是抱头鼠窜……

    有位领袖曾经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街头混混被暴揍的消息迅速传到了两位力士的耳中,两人当即便把埋伏在宫殿门口企图让樊山移滚钉板、钻狗洞的守卫全部撤下。

    于是乎,刘清带着樊山移便一路畅通无阻地见到了魏国君王。

    魏国君王觉得樊山移舟车劳顿,于是安排他在大梁修整三日,可樊山移却说:“我现在的状态很好,可以立即比试。”

    于是魏王派人前去请商麾和夏令两位力士前来宫殿角力,两位力士近日酒足饭饱,睡眠充足,自觉可以取胜樊山移,于是皆昂然赴会。

    三位力士于宫殿演武房热身之后便展开了角逐。

    第一把杠铃举:商麾和夏令都举起了930斤(换算成现代重量为:372斤,即186kg),而樊山移由于从来没举过杠铃,所以以失败告了终。

    第二把杠铃举:商麾和夏令都举起了950斤(换算成现代重量为:380斤,即190kg),而樊山移因为还没完全适应杠铃那润滑的杠杆,所以在快要举过头顶的时候还是让杠铃从手中滑落了。

    第三把杠铃举:商麾和夏令都举起了970斤,打平了个人曾经取得的最好成绩(换算成现代重量为388斤,即194kg),而樊移山由于前两次试举的失败,于是这次要的重量也很保守,为了防止杠杆再次滑落的尴尬事件发生,刘清取下绑带将樊移山的腕部与杆身相互缠住,樊移山这次果然不负所望,950斤的杠铃没在身体处做任何停留,一下子便稳稳当当地举过了头顶。

    杠铃举结束以后,樊移山落分别落后另外两名大力士各20斤的重量,紧接着稍作调整,三位力士便迎来了石块举的环节。

    第一轮石块举:商麾和夏令皆想扩大领先樊山移的战果,各自挑了块又大又重的石头作为挑战目标,结果显而易见都失败告了终;反观樊移山虽然不曾摸过杠铃,但田间地头的石块他却再熟悉不过了,由于之前两次试举失败以及落后二十斤的不利情况,樊山移这次也没敢托大多要,仅仅选了一个在他眼里算是比较小的石块作为了试举对象,可这石块在他看来虽然很小,但在外人看来却也是硕大异常,于是乎那940斤(换算成现代重量为:376斤,即188kg)的石块就在顷刻之间就“跳”上了樊山移的头顶。

    商麾和夏令见此情形无不惊叹万分,因为他们曾经举过的最重的石块不过才942斤,而这樊山移举那940斤的石块却显得如此地气定神闲!

    第二轮石块举: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商麾和夏令分别挑选了941斤和943斤的石块进行了尝试,可常言道:欲速则不达,两人这次还是以失败结了尾;而樊山移这边仍然稳扎稳打,这次所要的950斤石块(换算成现代重量为:380斤,即190kg)仍然一气呵成地举上了肩头。

    此时,两次没有成绩的商麾和夏令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因为贸然要了太过于沉重的石块,肯定在第三次还会失败,但是如果保守地选了太轻的石块则连任何取胜的希望也没有了……

    最后,经过了一番心理斗争,商麾和夏令开始在场上找寻931斤至935斤重量范围内的石块,可是天公不作美:931斤至935斤的石块一个也没有,倒是943斤的石块同时有三个,930斤的石块同时出现了一双。942的石块显然已经超过了商麾和夏令这两位力士的极限,而且由于前两次石块举,两人都没有成绩,在这种没有信心的状态下更是不敢贸然尝试943斤的石块。

    于是最终两人都稳妥地选择了930斤的石块进行试举……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一番汗流浃背地鼓捣之后,两位力士都分别举起了930斤的石块。

    可就算商麾与夏令举起了930斤的石块,但总成绩(杠铃举的最好成绩+石块举的最好成绩)也堪堪与樊山移的总成绩打平。

    樊山移还有第三次试举石块的机会,但商麾与夏令却将所有的举重机会尽数用完。

    也就是说:樊山移只要第三次举出来的石块比第二次的略微重上那么一丢丢,那么他就以总成绩领先的微弱优势战胜了魏国久负盛名的两位大力士商麾和夏令。

    说来也是天公作美,这一堆石头里面竟然真的有一块上面写的是“玖伍壹”三个字,“玖伍壹”顾名思义就是951斤的简略写法,众人的目光竟然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那块写着“玖伍壹”的石块之上,商麾和夏令的心里顿时都凉了大半截:“这回怕是铁定要输掉比赛了!这樊山移在举950斤石块的时候还尚有余力,这951斤的石块不出意外,他也一定能够拿下!”

    与此同时,樊山移也得意地望着那“玖伍壹”石块并回头向不远处的刘清报喜。

    哪知此时的刘清脸色铁青,并没有好友即将赢得比赛后的一丝高兴。

    当两人四目相对之时,刘清便朝樊山移使了个眼色,樊山移反应过来后,却看见刘清在那不停地摇着头。

    这樊山移虽然脾气火爆,但也是一个粗中有细之人,他心想:“刘清大夫宦海沉浮多年,情商、智商皆已近达圆满,他这反常的行为肯定是在提醒着我什么!”

    樊山移转念再想:“我若真的赢了商麾和夏令,又能怎样?难道我还能打败商麾背后的太后家族以及夏令背后的王后家族吗?与其这样,不如以平局收场,这样即保留了对手的面子,也成全了自己的功名!”

    相至此处,樊山移将那印有“玖伍壹”的石块一脚踢开,转而朝着那块印有“玖柒零”的巨石发起了最后的冲击,这块970斤的巨石是本场比赛里面体积最大、重量最重且最不规则的一块石头,当樊山移走到这块巨石跟前时,众人对他更加倾佩了,连之前给樊山移使绊的两位力士(商麾和夏令)也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了掌……

    就这样,在现场所有人的凝视下:樊山移朝着970斤(换算成现代重量为:388斤,即194kg)的石块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只见樊山移气沉丹田后便快速蹲了下去,双手捧起石块的两个边角便是一发猛烈的上提,这强劲的洪荒之力竟然一下便将那巨石直接扛到了肩颈,接下来樊山移再次屏住呼吸,只见他突然大喝一声,随即那巨石便飞入了头顶……

    众人见状再次连连拍手叫好,不过樊山移将石块举起之后也不知是气力不足还是故意收力,反正那巨石在空中仅仅停留了两秒有余的时间,就已被种种地摔到了地面。

    按照石块举的规则,选手虽然举起了石块却没有让石块停留出相对应的时间,所以依然被判为:失败!

    魏王素有爱才之心,于是便对主裁判说道:“这位壮士来自于乡野田间,对举重的规则不是十分了解,依孤王看来,是不是应该重新给他一次试举的机会?毕竟说到底,他还是举起来了嘛,就是空中的停留时间不足而已!”

    裁判虽不想得罪王后与太后两派,但他更加惧怕当今的大王,于是圆滑地答道:“大王明察秋毫自是玉言金口!”

    就在众人以为樊山移将会再次试举970斤的巨石之时,他却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而后说道:“圣明的大王,小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魏王摆手道:“你但讲无妨!”

    樊山移说道:“大王既然允诺小民进言,小民就说几句发自内心的大实话:其实小民对举重比赛的规则是十分知晓的,并且最后一次试举巨石,小民也是举完之后再无气力坚持,所以才会未达到规定的举重时长!”

    魏王听完后笑着赞美道:“樊山移,你天生神力且诚实有嘉,孤决定赐你黄金千两,布帛百锻!”

    樊山移叩谢完魏王的封赏之后,再次提出了请求:“陛下,小民愿与力士商麾以及夏令均分这千两黄金和百锻布匹,因为他俩和小民一样并列为这次举重比赛的第一名!”

    ……

    就这样一场差点因举重而带来的亡国效应却在此时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而解决。

    最终在商麾和夏令两位力士的联名推荐下,樊山移也顺利取得了“八国运动会”的入场资格。

    樊山移,身长七尺九寸(大约现代尺度的182cm),体重660斤(约合现代计量的264斤,即132kg),颈围两尺三寸半(大约54cm),胸围六尺七寸半(大约156cm),腰围五尺半寸(大约117cm),臀围五尺五寸(大约127cm),大臂围两尺七寸(大约62cm),大腿围四尺(大约92cm),目前杠铃举的最好成绩为950斤(约合现代重量的380斤,即:190kg),目前石块举的最好成绩亦为950斤。

    他是这次参加举重比赛的八位选手里面唯一一位:石块举成绩不低于杠铃举成绩的运动员。

    观众席里面有将近六成的人在听完樊山移的详细资料之后都不停地拍着脑袋,大呼懊悔。

    原因是:这些观众都或多或少在那外围盘口下注过这场比赛的输赢,当初中山国的姬无力是最不被看好举重运动员,他的赔率达到了惊人的1赔100;而仅次于姬无力,第二位不被看好的举重运动员便是这魏国的樊山移,他的赔率也达到了1赔80的地步。

    可樊山移的基本资料被公开后,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能揣摩出他将会是本场比赛的一匹“黑马”,保底能进入前四甲,就算是夺冠也是很有希望的!如果当初花上一两银子去买樊山移当冠军,那么现在有很大可能可以博得80两纹银……

    第七位出场的是:秦国大力士任鄙。

    任鄙是秦武王嬴荡麾下的三大力士之一,但他的存在感和知名度却远远不及另外两位(乌获和孟说)。

    乌获是八年前“八国运动会”举重比赛项目上的冠军得主,同样也是这一届运动会上比武项目(“将”关)上的第一名!

    孟说是四年前“八国运动会”举重比赛项目上的冠军得主,同样也是这一届运动会上御马拉货项目(“仕”关)上的第一名!

    而这任鄙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光鲜亮丽的战绩做证以及一项骇人听闻的精彩表演可言。于是有人便猜测:因为“两大力士”这个称号不怎么顺耳,所以秦王嬴荡愣是把任鄙这个人拉过来凑数,弄成个“三大力士”,因为在古代“三”及“三以上”就是“多”的意思。秦王凑三大力士的潜在含义是想告诉天下人:我三秦之地的子民身体强健,勇武异常,每一个稍加训练都会是力能扛鼎的大力士!

    其实这次原本要参加举重比赛的选手还是上届运动会的冠军得主孟说,不过孟说在之前搬运货物的过程中由于实力太强将其他选手远远甩在身后之时开始自鸣得意了起来,以至于粗心大意之下竟然不小心扭伤了臂膀,虽然他最终还是获得了第一,但伤筋动骨之下绝非三五日所能恢复,于是即将进行的举重比赛只能顺理成章地让第二力士乌获前来替补,但秦国的乌获在“将”关比赛中为了战胜赵国的张虎而大量使用了“兴奋剂”这种违禁品,以至于在举重比赛开始前的三个时辰内,突然癫痫发作,口吐白沫,倒地不起……面对这突如其来状况,手下众人自然第一时间报备给了秦王嬴荡,可是嬴荡由于和赵雍斗酒服用了过量的避酒神丹等原因,也一直昏睡不起……于是众人便联名上书请求嬴荡身旁的太监总管来处理这一事谊。太监总管也没完美的解决方案,在与心腹智囊团商量之后又进一步征询了各位运动员的意见,于是决定派人快马加鞭前去汉中郡请三大力士之一的任鄙前来洛邑古城参加运动会!

    这任鄙好不容易能得到几日假期,正在那汉中郡处游山玩水,自然不大想去,但由于老太监是借秦王嬴荡的口谕召他前去,他自无拒绝之理。

    由于举重比赛之前,秦国代表团一再换将,导致外围盘口的选手赔率也逐渐地上升,本来的夺冠热门也渐渐受到了冷遇,以至于任鄙出场之后,观众席中竟然产生了无人鼓掌的尴尬局面!

    任鄙,身长八尺四寸(大约现代尺度的194cm),体重600斤(约合现代计量的240斤,即120kg),颈围两尺半寸(大约47cm),胸围六尺四寸半(大约149cm),腰围四尺五寸(大约104cm),臀围五尺二寸(大约120cm),大臂围两尺四寸(大约55cm),大腿围三尺七寸半(大约87cm),他成年之后在杠铃举和石块举的公开成绩皆无记录,不过观众从他现场测量的身高、体重以及三围等数据也能初步认定:他和这次举重比赛夺冠的最热门人选南宫猛劲或许有一战之力!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赵国大力士匕成功!

    这个匕成功是赵雍和廉彪等人送白起(军中化名:白羽)出境之后巡查赵国境内而发掘的其中一位异人。

    话说那赵雍的父亲赵肃侯赵语曾在一次对敌作战中被境内的猎户放暗箭所救,且赵语归朝之后遍访天下却始终未曾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

    于是他在临终传位其子赵雍的时候便嘱咐道:“赵国境内的猎户之中不乏有经天纬地之才,你若有微服出访之机务必要抽出时日拜访当地猎户,说不定会遇到经世治国之才和能征惯战之将!”

    赵雍郑重地点了点头。

    赵雍侯又嘱托道:“当年有一猎户曾救为父于危难之间,但为父派多人访查数十年却始终不曾遇见——此也是为父生平一大憾事!这里有只箭,是当年那猎户射杀偷袭者时遗留下来的唯一的物件,你且保管妥当,若有机遇碰到使用此箭之人,不是恩人本人、就是恩人的后人、亦或者是和恩人有关的其他人。你那时自当好生照顾,多赏赐些金银珠宝,如此,为父泉下也能瞑目了!”

    赵雍饱含热泪地点了点头……

    于是赵雍继位以后,若有外出之机定会上山下乡,拜访当地的渔猎之人。

    赵雍巡查边境后回都城邯郸,途中经过上党村,有两座山脉甚是巍峨耸峻,这一山唤作王屋,另一山名曰太行,两山之间有沃野百里,大开大合之中又有若即若离之势,如于此处布上兵甲,闲时可开荒种田,育马屯粮;战时可凭这得天独厚之地理条件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惜此战略要地仅有最末端五里属于赵国的领土范围,其余九十五里皆被魏、韩两国占去。

    想至此处赵雍不禁感慨万千:“怪不得晋国在没分裂成赵、韩、魏三国之前会成为中原第一强国,这个地方若是让一个国家尽数占了去,此国焉能有不强大之理?假以时日,等胡服骑射计划推广盛行,寡人若想一统天下,必然要派兵完全攻占此处,如此才能立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不败之地!”

    赵雍浮想连篇之后自然也没忘记父亲当初的嘱托,于是停车下马后便带着一群护卫往那丛林深处赶去……

    山间密林之间不乏有飞禽走兽的身影,但即便如此也依然阻止不了赵雍那颗勇攀高峰的决心。

    众人行至山腰处,突遇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不一会儿倾盆大雨便席卷而下……

    雨越发迅猛之际,众人只得找了一处洞穴前来避雨。

    可是大雨却引起了山体小规模地滑坡,导致了一群泥流突然倾泻而下,而这泥流所裹挟的石块之中正好有一巨石落下将那众人避雨之山洞给堵了个严丝合缝……

    这山洞口处本就狭窄异常,一次只得单人才能通过,被巨石堵住出路的众人只得轮流前往洞口,可是无一人能将那巨石推动分毫。

    此时的赵雍也在洞中连连摇头叹息:“若寡人没安排上将军廉彪驻守山底,以他的气力却也能推开巨石带领大家脱困!”

    众侍卫附和道:“廉将军神力无双,毫不逊于秦国的大力士乌获与孟说,他能推动此石肯定是板上钉钉之事!”

    而后众人开始讨论起脱困之法,最后统一决定:利用呐喊之声唤起山脚下援兵的注意。

    因为这也是现如今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于是乎,山洞里的人包括赵雍在内全部扯着嗓子在那叫唤道:“廉将军,我们被困山洞,速速前来支援……廉将军,我们被困山洞,速速前来支援……廉将军,我们被困山洞,速速前来支援……”

    可是山腰与山脚距离甚远且众人叫唤之音又被洞口巨石阻挡大半,所以尽管众人叫得精疲力尽却也难引起山脚下援兵的丝毫察觉……

    不过就在众人累得口干舌燥,嗓音嘶哑,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之际,一束曙光却从洞口处射了进来。

    等喜出望外的众人依次走出洞口之际,却见一魁梧异常的身影渐行渐远……

    赵雍当即带领两名贴身侍卫前去追赶,临走之时也吩咐剩下的卫兵前去山脚处召唤廉彪的部队前来。

    那巨汉看赵雍等人追来,本来急促的脚步又加快了五分……

    眼看与“施救者”的距离越拉越远,情急的赵雍也顾不得身份上的矜持,直接便扯着已然沙哑的嗓子高喊道:“恩公留步,我们不是坏人,只想一睹你的真容,当面表达感激之情……恩公留步,我们不是坏人,只想一睹你的真容,当面表达感激之情……恩公留步,我们不是坏人,只想一睹你的真容,当面表达感激之情……”

    赵雍的呼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巨汉受到了额外地惊吓,当下步伐拉满的同时随即便一头扎进了密林之中从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跟丢施救者的赵雍一行只得与前来支援的廉彪一队合并一处,而后双方人马在这片山林之上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

    就这样又找寻了四五个时辰,却也始终没有收获。

    又饥又渴的众人看到了不远处升起的袅袅炊烟,断定这是一个三五成群的小村落。

    众人前去投宿期间也与其村民聊得火热,在村民口中得知: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小村落,周围村民皆属晋国时期长平郡之户籍,由于躲避晋国四大家族(赵、韩、魏、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连连战乱,从而自发性地迁往山上居住。如今靠山吃山、靠水喝水却也落得个自给自足、清苦自在,于不知不觉间竟然也度过了百年光景,虽有三分好奇外界之忧,却有又七分厌世避俗之愁。直到四十年前,有一户不知名的人家也进入这大山之中,村民方才知道:这晋国最强的门阀智家已经被赵、韩、魏三家联手打败,而这中原第一强大的晋国已然不复存在!

    那户不知名的人家服饰扮相皆与我等有异,似乎是从南蛮之地而来。起初他们的住所与我们居住的村落离得不甚太远,后来不知为何:有一日其家主打猎回来后便举家又往山顶上搬,如今我们也不知晓其具体居所,只知其每隔三天五日,便会以猎物之肉而换取本村的粮食果酒……

    赵雍听完村民这番描述,心下已然断定:“今日搬开巨石之人定是这四十年前上山的那户人家的其中一员!”

    赵雍当下便想出了与施救者见面的计策。

    他给了每位村民一锭白银,让他们务必保守自己来过这里的秘密且要求这些村民就像往常未见生人一样地生产生活。

    村民一一应允之后,他又问村民:“下一次,这猎户拿猎物过来交换的日期会是何日何时?交换地点又是村里何处?”

    村民皆异口同声道:“明日辰时之初,村头石台之上!”

    于是赵雍连夜便命廉彪带人埋伏于村头各处,等猎户出现之时随即对其形成包围圈,让其插翅难逃!

    廉彪和他所带的兵士皆身经百战,杀敌无数,这种隐藏埋伏,伺机而动的任务对他们而言更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

    果不其然,第二日,当猎户与村民交换物资之时,被一群护卫逮了个正着……

    不过这猎户的速度和力量却比士兵们想象中的还有猛勇许多,多名士兵组成的包围圈有十好几次差点就让他一人一叉带着一弓一箭给冲破了……

    最后武艺超群的廉彪趁其不备以一招看家的擒拿手方才堪堪将他降伏。

    这猎户是赵王赵雍钦点要见之人,众人怕他再跑,也惧他突然发癫——只得将其五花大绑,缚于木干之后方才送入屋内……

    屋内的赵雍当即命令左右侍卫对猎户进行松绑,接下来双方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了彼此的相互致歉,又演化成相谈甚欢、相见恨晚的局面……

    屋外集结而来的村民却逐渐将这木屋给团团包围起来。

    为首的村长带头将银两丢给了廉彪,而后村民们纷纷丢出了手中的财物。众村民质问道:“那猎户与我们虽然接触不多,但我们许多村民在上山采药遇到困难时都被他所救,所以我们都知道他肯定是个好人!”

    廉彪点头答道:“关于你们说的这点,我也十分认同!”

    村长接着说道:“昨日你们来到村里,帮助我们打井、耕田,劈柴、生火,我们下意识地认为你们也是好人,所以无论你们给不给我们钱,我们都会将猎户的行程告知你们的。因为好人见好人是天底下最好的一件事了!”

    廉彪哈哈笑道:“那肯定的啊!”

    此时村长拿起拐杖指着廉彪又说道:“如今,我们才知道自己真的错了,我们有眼无珠啊!错把坏人当成好人,将一个真正好人置于危险万分的境地!”

    廉彪赔笑道:“老人家,你言重了!我们是好人,我们绝不会加害那位猎户的!”

    村长怒不可遏道:“你少在那里笑里藏刀一直装好人,我且问你,你们若是好人为什么不问青红皂白上来之后就集体出动去抓那猎户?说实话,你们有没有尊重过人权?还有,你们若是好人,将那猎户抓住之后为何还要五花大绑?这种做法与禽兽何意?试问:有好人这么对待好人的吗?”

    廉彪尴尬地解释道:“老人家,我们承认:我们对他确实是有些粗鲁,但我们有自己的苦衷,因为我们家主子特别想见他,当面对他表示感谢!上次我们家主子跑了五里地愣是没追上他,所以这次机会千载难逢,为了怕他再溜,我们只能出此下策了!”

    此时的村长喷了一口老痰差点就打到了廉彪的脸上:“我呸,你这话糊弄鬼,鬼也不信!”

    随后村长指着地上散落的银子说道:“这是你们给我们的银子,一分不少全在这儿了,说实话我们这些乡野村夫,确实没见过这么多银子,但是:比起心中的道义,这些银子就如鸿毛一样可有可无!收起你们的银子,立马把猎户完完整整地交给我们!这件事我们便不想再深入追究。”

    廉彪双手作揖道:“老人家,众位村民,不是我们不愿交出猎户,而是我们家主正在屋内与猎户交谈,他吩咐我等屋外守候,无他指令皆不可入内打扰!他的指令,我等必须遵从!这样,等我们家主从屋里出来,他定然会会将一个光鲜亮丽、英姿勃发的猎户还给大家的!”

    村民叫嚷道:“什么光鲜亮丽,什么英姿勃发?别再修饰自己胸膛下面的那颗肮脏之心了,只怕再让你们拖延些时间,猎户兄弟连尸首都不能保全了!少废话,快点交人,我们一刻都不能等了……少废话,快点交人,我们一刻都不能等了……少废话,快点交人,我们一刻都不能等了……”

    村民叫嚷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屋外守候的廉彪等人也没有一丝退让。

    双方从之前的“口诛”逐步演变成了“体伐”……

    由于屋内的隔音效果甚好,以至于屋外的械斗之声却也被尽数隔绝……

    等赵雍笑着挽起猎户的手,推开屋门向外望去之时,只见:廉颇的一队人马将周围闹事的一众村民全部制服,但无论是输赢的任何一方好像脸上都各添了几处红肿……

    赵雍和猎户笑着对众人解释了好半天,总算让所有闹事的村民都了解完整件事的前因后果。

    众人再次其乐融融地打成了一片,仿佛之前的斗殴事件从未发生一样。

    事毕,赵雍将原本允诺的金银悉数归还给了村民,而村里那些想到外面见世面、闯功业的年轻人也一并被廉彪吸纳进了军队的预备营。

    坐在回邯郸的马车上,赵雍与猎户再度闲聊,由于有了第一次相谈甚欢的历程,到了此时两人早已变为无话不谈的关系……

    赵雍好奇地问猎户道:“以壮士的一身本领,下山之后想寻求个功名应该绝非什么难事!为何要隐居这深山老林处,与那飞鸟为伍,和那走兽做伴呢?”

    猎户意味深长地叹道:“俗世太过复杂,人心最是难辨!倒是这些飞禽走兽格外单纯,却没有万般算计埋于心中,与它们为伍做伴虽显单调,但绝不失乐趣!”

    赵雍点头道:“此话咱是万分赞同!”

    猎户又说道:“若非昨日与义兄相聊投机进而结拜金兰,洒家定一生不离开这大山,虽孤独终老,但也逍遥自在!”

    赵雍又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接着赵雍试探性地说道:“义弟啊!为兄有个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猎户爽快地答道:“哥哥但说无妨,洒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雍问曰:“听闻村民所述,义弟一家四十年前便已上山,按照彼时推算,恐怕以义弟的年岁尚未出世,那么令尊或者令尊的令尊又是为何才要举家搬到这深山老林之中的呢?”

    猎户长叹了一口气,娓娓而道:“不瞒兄长,我的父亲和爷爷是为了躲避楚国境内一股强大势力的锋芒,这才携家眷一路北上逃跑到此处!具体他们在楚国遭遇到了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并且每次我好奇地问他们所以然,他们也是装聋作哑,三缄其口。不过从爷爷和父亲日常片言只语的对话中,我好像知道了爷爷名为北风烈,父亲名叫寿刃仇,而我却被取名:匕成功!说实话,祖孙三代三个不一样的姓氏,这个疑惑至今也困扰着我,直到前些年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的相继离世,我估计永远找寻不到想要的答案了!”

    赵雍认真地问道:“那你爷爷、父亲以及其他亲人离世之前有没有什么临终遗言或者遗物啊?这些说不准会成为你解决心中疑惑的钥匙。”

    猎户翻开了以前的记忆,一边思索一边说道:“爷爷奶奶临终前把父亲母亲叫到床前,嘱咐道:在这山间生活的数十年里,为父也逐渐想明白了,冤冤相报何时了啊!为什么一定要手刃仇人才能解心头之恨呢?寿刃仇,你以后谨记为父之言,千万不要求楚国报仇!而父亲母亲临终前则是叮嘱我:多行善事,莫与人结恶!除了山上质朴的村民之外,不要轻易与外面的人接触,更不能胡乱地相信外界人的花言巧语!”

    赵雍听完这段叙述也在脑海里勾勒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当年红极一时的举重运动员北风烈怕是在楚国出尽风头之后被人嫉妒陷害,以至于家破人亡,东躲西藏,所以才会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寿刃仇!这个名字的出现足以证明他的内心有多么地痛恨曾经陷害过他的那群人!后来他逃往山中生活,在其中也感悟到更高的人生哲理,所以便放下了仇恨,同时也嘱托自己的后代不要下山去报仇!而他的儿子、儿媳也遵照他的指示,甚至连仇家的样貌和被害的经过也丝毫不告知给他们的儿子(猎人),从他们临终时给猎人的嘱托不难看出:只希望儿子能平平安安,粗茶淡饭地度过余生——因为这种平淡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至于为什么猎人姓匕,可能是因为他的祖父姓北,而匕字则是北的右半边,这说明猎人的父亲母亲虽希望猎人隐姓埋名平凡度日,却也希望猎人的姓氏里承袭着祖先姓氏的影子,如此才不至于太过数典忘宗……”

    赵雍并未将心中所想告知猎户,反而是猎户看着陷入久久沉思中赵雍,心中又多添了几分“雾水”:“义兄,你这半天不说话,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赵雍尴尬地笑道:“义弟啊!为兄在想:你的祖上除了临终嘱托之外,是否还有什么物件相留?”

    猎户听完迅速跳下了马车,等他再次回到车厢之时,手里却凭空多出了一个长条型的宝盒……

    赵雍打开宝盒却见一精美绝伦之弓和七支寒光凛冽之箭赫然躺列其中。

    赵雍看这弓箭仿佛有种似曾相识之感,但一时半会却也无法想起究竟在哪见过?

    这时猎户便介绍道:“这只弓箭是祖上所传,需要臂力千斤之人方能堪堪拉动,盘点祖上,除了我的鼻祖父、高祖父、祖父这三人外,其余人等皆无法使得此弓!所以此弓自从祖父逝世之后便被收纳起来,再无用武之处了!今日若非义兄提及先祖遗物,我也断不会将他重新拾起……”

    赵雍大惊:“义弟就连你这样的天生神力,竟也无法拉动?”

    猎户摆手道:“我双臂有九百九十二斤气力,离使用这弓的最低标准还差了八斤,常言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我确实现阶段也无法拉得动此弓!”

    赵雍鼓励道:“义弟现在还很年轻,假以时日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定能将此弓全然拉满!”

    猎户哈哈笑道:“但愿如此吧!不过我倒觉得咱们这些人之中说不定有一位能拉得动此弓!”

    赵雍笑着说道:“连义弟这样的大力士都不能撼动那只弓,还有谁能做到呢?”

    猎户摇头道:“义兄的手下里面有一个身长超过九尺的巨汉,他也是最后能将我擒住之人,我感觉此人气力不在我之下,说不定真的能拉动此弓!”

    赵雍摆了摆手道:“那位年岁已近半百,黄土都埋小半截了,他应该是无法拉动的!”

    猎户突然双手抱拳下跪道:“请义兄让那位壮士试一试!”

    赵雍上前立马扶住猎户并说道:“义弟何必如此?快快起来!”

    猎户义正辞严地说道:“哥哥若不让壮士试上一试,我就在这长跪不起!”

    赵雍无奈只好吩咐车队全体停下,然后让众人原地修整片刻。

    就在众人嬉笑打闹之际,廉彪和猎户的射击比赛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双方约定了同一株黄桦树,而后各自选了一片树叶用随身所带的红、白记号水作好了标注。

    第一轮:双方在离桦树八十步的地方开弓瞄准,结果纷纷一箭射中目标。

    第二轮:双方在离桦树一百步的地方再次拉弓搭箭,结果依然是各自射中。

    第三轮:双方在离桦树一百三十步的地方再度展开角逐,只见此时的弓身已经被两人拉得滋滋作响,弓弦内部似乎也在不时地发出咯咯嘎嘎的清脆之音……不过在经过一番调整之后,两人还是射中了所标记的树叶。

    第四轮:双方在离桦树一百六十步的地方站定,只见两人纷纷屏气凝神,将全身气力汇聚于双臂之间……正当大家翘首以盼之时,二人手中的弓箭竟然在同一时间内断成两节。

    廉彪双手抱拳向赵雍解释道:“尊敬的家主,市面上所卖的寻常弓箭做工甚是一般,能射八十八步已经顶天;军队日常训练的弓箭是经过精雕细琢而成,射程可在一百零八步上下;而我和猎户在刚刚所使用的弓箭是军队将军的贴身物件,是我花大价钱才得到的稀世之品,此弓的最高射程据说能达到一百四十八步,如今我与猎户站在这一百六十步的位置上,方才用力太猛这才双双将其拉断……请家主明鉴!”

    赵雍点了点头,而后说道:“鉴于这世上再难寻得能射一百五十步以上的弓弩,今天的比赛就算双方打和,如此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众人听完纷纷鼓掌表示附和。

    可猎户却不甘心,他果断掏出宝盒列于众人中间道:“义兄、各位壮士,在下倒有一弓,只要有人能拉得动,莫说是一百六十步,就算是二百步、三百步也绝不在话下!”

    众人起初以为他在吹牛,但定睛看那盒中包弓却也相信了六七来分。

    猎户从盒中拿出此弓递给廉彪并说道:“此弓乃我祖上之物,我也无法拉开,壮士若能拉开,你和我的这场比赛就算你赢了!”

    廉彪着接过此弓之后看了一眼赵雍的眼色,赵雍朝着他摇了摇头,廉彪心领神会于是便装出一副咬牙切齿、青筋暴起的样子,直至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之后,廉彪也丝毫没有撼动此弓。

    猎户朝廉彪疑惑道:“壮士真的无法拉开此弓!”

    廉彪点头道:“已经尽力,确实拉不动啊!”

    猎户表示怀疑道:“壮士,你擒拿我时可以做到让我丝毫无法动弹的局面,可见你的气力应该远胜于我!而我只差百两便可拉动这千斤神弓,照我估计:你拉这千斤神弓肯定不成问题!且你头上、手臂、肌肤处所冒之汗并非精疲力尽后所产,倒像是故意演戏而生出的体液!因为我常年打猎所以对人体运动后的种种表现往往会有独到的见解:但凡耗费精元之力,其所发汗腺定然会格外之咸,若用装模作样之力,其所出汗液定然会格外之淡!”

    猎户说罢便用手指沾了一些廉彪的汗液送往自己的口中品尝……

    众人皆哭笑不得地望着他此时怪异的行为。

    三秒过后,猎户笑着摇头道:“壮士,我知道你是希望以和为贵,怕战胜我之后会辱没到我的面子。其实不然,我这人不好虚名,若有人战胜于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但若有人刻意让我,我觉得这才是对我最大的侮辱!”

    众人听完皆沉默不语地低下了头,半晌过后,赵雍打破了原有的僵局,他对廉彪说道:“既然我义弟都这么说了,你且再拉一次试试,若是能撼动此弓,也了却我义弟一桩心愿哉!”

    有了最高领导的当众首肯,这下廉彪自然不用藏着掖着了,此时他信心爆棚,当即便扎开马步,左手拿弓,右手取箭,不一会儿便将那弓弦拉出个满月形状……

    在众人的掌声与欢呼中,离弦之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射中了一百六十步外的红桦叶………

    众人高兴之余,唯有猎户快速跑到桦树旁边像是在仔细寻找着什么?

    赵雍一问后才得知:“原来这宝弓共配有八只宝箭,每箭都有不同的含义,每只箭矢由于属性不同,皆会有其独特的用途。又因铸造宝弓、宝箭的材料乃千年不腐,万年难化之材料,所以这些箭矢射出后都是要重新回收的!”

    廉彪那一箭由于用尽全力,加上宝弓自带的超强加速功能,使得箭矢早已脱离了人们的视线,飘得是无影无踪……

    众人在赵雍的安排下只得分成四组,在箭矢可能出现的地方分头搜索……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苦觅,一队士兵终于在离桦木两百步开外的小树林里发现了这支箭矢并将它呈到了赵雍面前。

    当赵雍仔细端详了这只箭矢后才突然发现:这箭矢怎么和当年战场上救自己父亲的那只箭是如此地相像?

    赵雍当即找来猎户问话:“义弟啊!你说这家传宝弓共配有八支神箭,可是我们见到的只有七支,还有一支尚在何处?”

    猎户答道:“义兄啊!三十年前,我的祖父在山上打猎,忽遇两方人马在山脚处厮杀,看着两方人马的装扮倒像是不同国家朝堂上的官兵。祖父本想离去,但他看到有一方头领模样的人正被敌方的大将追杀,眼看那将军就要手起刀落了……在那千钧一发之际,祖父解救弱者的慈悲之心突然便充斥了整个脑海,下一刻他便不由自主地挽弓搭箭,射向了那名追杀头领的将军……后来等战斗结束,祖父曾携父亲一同去战场上找寻那支丢失的箭,可是那支箭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无论怎么寻找却也始终不曾找到……”

    赵雍此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父亲赵语苦苦找寻的救命恩人就是眼前之人的祖父,当时天下公认的力王北风烈!”

    赵雍欣喜地挽过猎户的手,对他含情脉脉地说道:“匕成功啊,匕成功,你知道吗,你不仅仅救寡人于危难之中,而且早在三十年前,你的祖父就曾救过寡人父亲的性命,那丢失的第八支箭就在寡人王宫的御书房之内!你们一家其实都是咱赵国的恩人啊!如此大恩大德请受我赵雍一拜……”

    猎户当下拦住了赵雍下跪的身躯,他难以置信地问赵雍道:“义兄,你刚刚自称寡人,你又说你叫赵雍,难不成你就是这当今八大强国之中赵国的国主吗?”

    赵雍郑重地答道:“是的,一点没错!”

    此时众人纷纷跪伏高呼:“赵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赵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赵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

    ……

    说完了匕成功的背景,下面再来看看他的基本资料:

    匕成功,身长八尺八寸(大约现代尺度的203cm),体重650斤(约合现代计量的260斤,即130kg),颈围两尺一寸半(大约50cm),胸围六尺六寸半(大约154cm),腰围四尺二寸半(大约98cm),臀围五尺三寸(大约122cm),大臂围两尺七寸(大约62cm),大腿围三尺九寸(大约90cm),目前没有公开进行过任何力量举的比赛,所以也没有杠铃举和石块举的相关成绩。

    不过单看体测数据:他是所有运动员里面,胸围、臂围、腿围最粗的存在,而这三种围度在内行人眼里成了预测冠、亚、季、殿军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不过匕成功的短板也很明显:刚被赵雍发掘后没多久,系统练习举重的时间太过于短暂;而且他的身高确实也过于高大,一般举重比赛,身长每增加一寸意味着重物举过头顶所输出之功也会大幅度增添许多。优劣势都如此明显的匕成功能否延续祖父十二年冠的无敌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