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94章 大明公知

作品:《科普大明

    上海市舶提举司开张几日后,为震慑宵小,展大明水师武功之盛,朱翊镒在市舶提举司门前,将徐海等一干倭寇两千余人集体处决。

    这两千多人是经过甄别,参与倭乱,劫掠过大明百姓的,基本上基层头目以上的全都被处死了。

    前来办理勘合文书的海商们目睹了行刑过程,一排排倭寇被集体打靶,随后尸体便被直接烧了。

    两千余人,直到三日后才被烧完,整个上海港码头都弥漫着浓浓的焦味,七日后才散尽。

    朱翊镒这番操作,直接把海商们吓傻了。

    自那以后,来上海市舶提举司办理勘合的海商,越来越多。

    而朱翊镒,也多了一个屠夫世子之名。

    这日,朱翊镒正在府衙中处理南直隶土改的事,海狗子骂骂咧咧的走了进来。

    “世子爷,江南这地方的人真邪性,好赖不分,竟然还有为那大倭寇徐海说话的。”

    勋贵和江南几大士绅带头退田,江南土改的速度要比朱翊镒预想的快,上海县的土改一完成,朱翊镒便准备年前在南直隶推开。

    主持南直隶土改的人选,朱翊镒一直没圈定,此时见海狗子进来了,便放下手中毛笔,站起来活动了下筋骨。

    “何人在为徐海抱不平?”

    “还不是那日枪决徐海时,那个叫王翠翘的勾栏女闹得那一场。”

    海狗子随后便将事情与朱翊镒说了一遍。

    原来徐海在海上有了一定势力后,有时候也会化妆潜行来南京、杭州等地寻欢作乐,明山和尚便是他在大明地界的常用花名。

    一来二去,这徐海便与秦淮河上的王翠翘好上了。

    那日行刑,这王翠翘也得了消息,专程来上海送徐海一程。

    这王翠翘长的颇有姿色,在秦淮河上也是一号人物,浪荡公子中拥趸也是不少。

    花魁娘子送海寇的戏码,那是相当有吸引力,很快王翠翘和徐海的爱情故事便被江南的那些文人骚客争相传颂。

    特别是通过秦楼楚馆这个江南重要的交际场所催化,很快徐海便被塑造成了不满官府压迫出海成为义寇,并博得美人青睐的英雄人物。

    徐海若是泉下有知,估计也得呸这帮无聊文人一脸唾沫星子,毕竟他当初背井离乡还不是因为这帮士绅压迫过甚。

    当初朱翊镒也派人查过这王翠翘有没有暗中帮助徐海跟江南官员和士绅勾兑,不过却没有任何证据指向王翠翘参与了徐海的事。

    如此可见,徐海对这王翠翘还真的不错,并没有拉她下水,而这王翠翘也算是有情有义,冒着通倭的罪状还敢来送徐海一程。

    当然事情若止到这里也就罢了,朱翊镒也不想为难一个青楼女子。

    但今日听海狗子这么一说,这事情却不简单了。

    有人想接着徐海和王翠翘这事来抹黑他。

    当然,抹黑他还不算完,背后更深层次的目的应该是破坏土改和开海。

    对这些封建文人的把戏,朱翊镒虽然第一次接触,但却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娘的,没想到这大明朝也有公知。’

    朱翊镒嘴里嘟囔了一句,便命海狗子将徐渭唤来。

    这货虽然穷酸,但在江南文人中却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且也是秦楼楚馆的常客,对江南文人的那套把戏,了解的也是相当清楚。

    在听了海狗子说了来龙去脉之后,不经朱翊镒提点,徐渭便道。

    “世子爷,此事背后定有人在推波助澜。”

    跟聪明人说话便是如此顺畅,徐渭一下子就看出了这里面的猫腻。

    朱翊镒随后便将自己的谋划跟徐渭讲了。

    “办报?”

    徐渭有些不解。

    “对,就是办报,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这次王翠翘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朱翊镒顿了顿接着说道。

    “我们搞土改是为了百姓得罪了士绅,但是我们不宣传,百姓就很容易被一些伪善的士绅给带到我们的对立面去,特别是那些士绅还掌握了话语权,大明立国近二百年,他们颠倒黑白的事还少吗?”

    “高祖起兵复我汉儿江山功绩不输秦皇汉武,为了百姓惩处权贵更是开历代皇帝之先河,但你看看,高祖在民间被这些人黑成了什么样,残害功臣就不说了,暴虐、弑杀,还有太宗、宣宗、宪宗、武宗,哪个没有被黑的。”

    朱翊镒越说越来气,接着道。

    “就说武宗,大同一战,打的小王子北遁大漠,十年不敢难顾,结果被那些文官记载史书里,只有毙敌三人,几十万大军混战,就死了三个人,你信吗?”

    徐渭闻言摇了摇头。

    这些年他在江南,那些所谓文人颠倒黑白的本事他比朱翊镒看的还清楚,党同伐异,造谣中伤那是家常便是。

    朱翊镒说着走回桌案前坐下。

    “土改的事,马上就要在南直推开,不少士绅的利益将会被触及,以后这种事肯定还多的很,光靠着武力是不够的,舆论宣传也得跟上,江南的话语权咱们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办报!必须得办报!。”

    朱翊镒说着,提笔便在纸上疾书两字,然后递给徐渭。

    “庶民?”

    徐渭不解的看向朱翊镒。

    “对,报纸名字就叫庶民,咱这报纸就是为底层百姓发声的。”

    朱翊镒说着从桌案后走了出来。

    “自秦汉以来,皇权是不下县的,县以下的治理,其实都是由士绅在管,宋朝更有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法,但这是对的吗?自秦以来,陈胜吴广、西汉赤眉、东汉黄巾、隋朝瓦岗、唐朝黄巢,哪朝哪代不是被小民推翻的。”

    “就拿这倭寇来说,寻常百姓若是食饱穿暖,能娶妻生子,谁愿意去海上过刀口舔血的生活,就说这徐海,死前还言,若是家里的田地没被那狗日的举人给抢了,他又怎会成了手上血债累累的巨寇。”

    朱翊镒此时走到了门前,一把推开闭合的屋门,然后说出了那句被后世史学家津津乐道的“国本之言”。

    “文长兄,孟子言,载舟覆舟,庶民稳,朝廷才稳,而开庶民之智,集庶民之力,依靠庶民,造福庶民,才是一国之国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