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56章 大明科学院

作品:《科普大明

    时间进入了冬季,西山书院对面的大明科学院也热闹了起来。

    各地受到邀请的自然科学爱好者们陆续抵达京城,大明科学院创建大会的各项议程也提上了日程。

    这日,朱翊镒跟医学家李时珍、外科及防疫医学专家陈实功、农学家马一龙、机械专家徐正明、火器专家赵士祯,数学家程大位,以及朱翊镒的远房叔叔朱载堉开了个小会。

    会议初步定下了大明科学院筹备委员会的名单,会员便是参会的几位,会长朱翊镒,副会长朱载堉,这家伙有钱有闲身份也够,朱翊镒委托他具体操办科学院创办的事。

    至于朱载堉为什么能离开封地前往京师参会,还有个小插曲,这货小时候经历了一场家庭变故。

    他爹郑王朱厚烷跟别的藩王不一样,不好声色犬马,喜欢粗茶淡饭的简朴生活,还关心粮食和蔬菜,结交封地奇人异士,钻研各种杂学。

    而朱载堉在音乐和历法方面的成就也是受了他爹的熏陶和引导。

    本来朱厚烷这一生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就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的过下去了,但在嘉靖二十七年,他暴走了。

    可能是跟普通百姓打交道多了,心里多了些良心,实在是看不惯嘉靖的所作所为,直接就上书规谏了。

    说,皇帝要修德行,不要修道行,德行上去了,道行也就上去了。

    这话就说的很难听了,嘉靖是什么人,是听得进这种意见的人吗?于是没有意外,朱厚烷被下狱了。

    这一关就是十年。

    当时郑王世子朱载堉才十岁,比朱翊镒还要小,本来嘉靖还想让他袭爵的,可是这朱载堉也是个硬骨头,他爹下狱了,自己也不在郑王宫里住了,在王宫对面盖了三间泥坯房。

    一直到十年后他爹平反,这小子也没回王宫。

    可能是看透了大明藩王的本质,朱载堉超脱了,直接上书请辞郑王世子的册封。

    嘉靖也不是好相与的,干脆将其一撸到底,直接贬为了庶民。

    从此,朱载堉彻底自由了,学习音律和历法,与士人结交,纵情山水。

    当然他能这么潇洒也是有条件的,人家即使贬为庶民也是郑王的亲儿子,名头不要了,钱还是要给的,普通庶民想过这样的生活那是想瞎了。

    所以一接到程大位的邀请函,朱载堉便启程上了京,在第一批抵达京师的人里面就有他。

    而且这人虽然精神上超脱了,但身体上又积极入世,该有的礼数一点不少。

    到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朝见了嘉靖,嘉靖当然不会见他,他便在承天门外给嘉靖行了三拜九叩大礼,随后又去拜见了自己的两个堂哥,裕王朱载坖和景王朱载圳。

    这一番操作下来,让朱翊镒直呼人才。

    心道:当初要是没让朱厚熜进京即位,而是选郑王朱厚烷,就人家父子俩这修养,这大明或许又不一样了。

    当然朱翊镒也只是想想,毕竟他现在就是既得利益者,王叔搞搞音乐、编编历法就好了,其他的还是别想了。

    筹备委员会定了之后,在朱翊镒的指导下,又拟定了大明科学院的章程,里面包含了大明科学院民间自治组织的性质、成立宗旨、院士的评选、发展外围会员、创办期刊和日常管理等等。

    章程拟定之后,便向与会者分发,择日举行全体大会,表决章程。

    嘉靖四十三年十一月初一,大明科学院第一次全体大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大明科学院章程,评选了大明第一届科学院院长、副院长、院士、秘书处秘书长,决定创办自然与科学期刊,作为大明科学院的主要刊物。

    朱翊镒没有悬念的当选为大明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副院长则朱载堉,秘书长则是唐顺之。

    朱翊镒没想到朱载堉人缘这么好,虽然副院长朱载堉和秘书长唐顺之的人选都朱翊镒提名的,但朱载堉的票数明显比唐顺之高出一截。

    也可能跟他这王叔交友广泛有关系,今次来参会的竟有不少人认识他,毕竟经常请客的朋友谁不喜欢。

    至于唐顺之担任秘书长,主要则考虑他知识比较广博,而且朱翊镒跟他深谈了一次,他答应留在京师,主持科学院自然与科学期刊的编纂工作。

    李时珍、陈实功、程大位等当选了第一届科学院院士,他们都有自己本职的研究方向,并没有参与科学院的任职,与会人员则全部吸收为第一届科学院会员。

    院士和会员皆登记在册,并发勋章佐证,每年皆有一笔经费,支持其在本领域的研究工作。

    科学院大会结束之后,便是各种分领域的研讨会了,比如李时珍主持的药学研讨,陈功实主持的跌打损伤与防疫医学研讨,马一龙主持的农学研讨等等。

    对于每个领域,朱翊镒都给予了一定的指导,让其研究方向更贴近现代科学。

    比如,李时珍的药学,朱翊镒建议其针对百姓常见病症,研究几个常用方子,制作中药包,推广到大明各个药铺,甚至可以开个药厂,实行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药价,让百姓更得实惠。

    至于陈功实的外科和防疫医学,朱翊镒则直接上手,将人体的构造进行了专业的讲解,实操了刀伤、箭伤等简单的外科手术,并对细菌感染和酒精消毒等进行了普及。

    对马一龙的农学,朱翊镒则建议进一步推广红薯在北方和山区的种植,另外对嫁接、育种和土壤酸碱性改善等也指点了一些方向。

    至于陈正明的机械研究,朱翊镒不仅带其参观了蒸汽机,还建议其进一步改善车床,最好成立机械厂,专业各类复杂机械及基础车床。

    至于火器方面的赵士祯等人,朱翊镒直接将他们留在了西山军械厂,引导他们重点改进火药及触发装置。

    各分类的研讨会持续了半个月,最后将各领域最前沿的研讨成果发表在了自然与科学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