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042章 “炒楼花”

作品:《科普大明

    邓通此人虽在京师住,但他却是地地道道的永平府人,听口音,朱翊镒感觉有点唐山那味。

    而且邓通家里有矿,是真的有矿,铁矿。

    所以在别人都看蒸汽机车的时候,邓通却看到了下面铺设的铁轨。

    从京师到通州全都铺上铁轨,这得多少铁啊,要是以后大明的火车通到两京十八省,那得多少铁啊。

    发了!

    投!必须得投!

    昨日一听说京通铁路公司要对外找人入股,邓通毫不犹豫的就认购了十万两,然后连夜凑齐,一早就送来了,生怕有什么变故。

    拿着股权确认书走在路上,邓通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还没走多远,却被告知世子要见他,邓通以为是自己投的太多了,要让出一些股份,毕竟昨天的场面他看了,除了官员,还有不少勋贵,那可都是累年世家,人家要是非想要,他也没办法。

    大丈夫能屈能伸,路上已经打定了主意的邓通,此时猛然间被朱翊镒问了这么一嘴,一时不知该咋回答了。

    “不想赚钱?”

    朱翊镒有些不解,心道这么莫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吧,有钱都不挣。

    不过朱翊镒这一提醒,邓通立马回过神来。

    “想,想想,哪呢不想呢,但凭世子爷吩咐。”

    朱翊镒将自己的计划跟邓通讲了一遍,邓通心中某个技能树瞬间被点亮了。

    这钱还能这么挣?

    当日下午,在京师的达官贵人府邸不时有人前来询问:“您家的股份认购书卖吗?我给认购份额的百分之一。”

    然后在街头巷尾,也多了很多人在谈论昨日的京通铁路股权认购的事。

    “王哥,你知道吗,我听说现在有人在收股权认购书呢,给百中取一的数,五千两银子的认购书,啥都不花,一天工夫直接就能净赚五十两,顶我干两年的了。”

    “听说了听说了,唉,后悔咱昨天没去,要是去了,认购个万儿八千的,现在至少能赚百八十两,而且还不用本钱,这样好的买卖咱怎么就没赶上呢。”

    “呸!”

    一个看孩子的大婶一口将嘴里的瓜子吐净,随后笑道。

    “张三棒子,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昨天那地是你能混进去的,人家去的都是达官显贵,咱县衙老爷都没捞着去呢,你能去?而且我听说皇帝都去了,还有西山卫的军爷,你打眼从人跟前过,人家就知道你兜里揣了几分银子,你去?怕不是要被人家乱棍打出来。”

    这婶子说话热闹,立时引起周围一阵哄笑。

    众人随后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从股权认购又说到了即将建设的京通铁路和火车。

    “你们是不知道,我听我二姨家的邻居那个在国公府当差的小子说,世子爷弄的那个火车不用人不用马,自己就能跑,而且还跑的挺快,从京师到通州也就半个时辰,关键是拉的还多,这一车能顶五百匹马。”

    “半个时辰?五百匹马?俺滴个娘来,这得是个什么车?还自己就能跑,你莫不是发癔症了。”

    看孩子的老婶子有些不相信。

    “是真的,我听隔壁街上在五城兵马司当差的周二说了,他当时就在那里维持秩序,看得真真的。”

    若是朱翊镒在这里,一准拆穿这个满嘴说瞎话的张三棒子,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在外围,能看见就真他妈成神了,朱翊镒一定将周二调到西山卫来,这大明第一届科学院大会就得先好好研究研究周二的特异功能。

    不过这里面的人没有一个去现场的,见这么多人佐证,便都信了。

    “哎呀,这下好了,这火车跑得快拉得多,是不是通州码头上的粮食就能可劲往城里拉了,粮价是不是能降点了。”

    最近因为通惠河堵塞的问题,京师粮价涨了两成,百姓都比较关注这个。

    “那可不,我今天一早去买粮,那粮价就已经降了一些,咱本来想多买点呢,后来亏了旁边一个人提醒,说往后估计还得降,咱就没敢多买。”

    一个抱孩子的中年妇女一脸占了便宜的表情。

    “哎呀,这世子爷真好,前面打跑了鞑子,后面又给咱把粮价打下来了,这真是咱小老百姓的活菩萨了。”

    嗑瓜子的老婶子说着两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你当然觉得好,你家没人靠这过活,可通惠河上的纤夫这日子可就难过咯。”

    一人发了一句感慨,立时将话题又转到了另一面。

    “那咋难过了,难道那河上的纤夫就不想吃低价粮了?”

    老婶子有些弄不明白。

    “哎呀我的老婶子,说你聪明你比那猴都精,说你笨呢,你也是真笨,你想啊,有了这跑得快、拉的多的火车,以后谁还在通惠河上运东西,那纤夫可不都没活干了呗。”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话说这人想的还真对。

    不过那看孩子嗑瓜子的老婶子战斗力也是不虚,虽是让人给顶住了,但却不输气势,张口骂道。

    “马二拐咕,你可真他娘的是个大善人,这样,你出门往东,去广济寺,那里面有个如来佛,你让他起来,你坐那。”

    老婶子这话,那杀伤力可是杠杠的,直接笑翻了一圈人。

    马二愣子自己也被逗笑了,不过面子上抹不开,不想跟这群老娘们一般见识,正欲闪人,抬头就见高拱走了过来。

    “吆,高祭酒这是下衙了?”

    众人闻言,皆站了起来,给高拱问好。

    高拱一一拱手,见众人皆是喜气洋洋,不禁问道:“诸位,今日咱这胡同是有啥喜事了吗?”

    高拱家是河南新郑的小地主,为官又清廉,在京师买不起大宅子,更住不起紫禁城两侧的高档住宅区,只在城东寻常百姓住的胡同里买了一个小四合院,而且跟邻里关系还挺好。

    邻居们也都挺喜欢他,毕竟他们这胡同里住着这么一个大官,一般的地痞流氓和衙门酷吏也不敢来生事。

    当然能在这地方住的,也都不是穷苦人,起码是大明版的京城中产阶级了,像那些通惠河上的纤夫,那一般是外来务工人员,都是在城外住泥胚房,甚至搭草棚子住的。